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美国人的生活水平真的比中国差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美国人的生活水平真的比中国差吗?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GDRT0V05566HKT.html

近日,中美两国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热议两国物价差异,许多美国网友感叹自己生活不如中国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本文将从收入、居住、衣食行、医疗和教育等方面,对比中美两国的生活成本,分析两国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差异。

收入:比中国高3-6倍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美平均工资为59,384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约合431,721元人民币。相比之下,2023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40元。

在美国,普通白领和蓝领的收入差距不大。以加州为例,2024年平均工资为84,448美元。其中,普通白领的收入一般在5-10万美元之间,而有专业技能的蓝领如护士,平均收入可达130,560美元。水电工的年收入也可达10-15万美元,与硅谷大厂本科毕业生的起薪相当。资深工程师的年收入则可达到20-30万美元。

即使是收入最低的快餐店小时工,时薪也在20多美元。以作者家附近的In-N-Out汉堡连锁店为例,小时工的工资为22-26.5美元/小时,加上社保和医保。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人民币28,000-34,000元。

居住:3.5年工资全款买别墅

在美国,居住成本主要包括购房和租房两种方式。从购房角度来看,2018-2024年美国房价暴涨50%以上,2024年平均房价为41.55万美元,相当于一对夫妻3.5年的工资。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套带花园的独立别墅的价格,平均面积为217平方米。美国的房屋面积计算方法较为特殊,只计算地板面积,车库、楼梯所占面积和花园面积均不计入。

在沿海发达地区,购房压力更大。以南加州橙县为例,近6年房价翻番,单套均价已超过100万美元,按面积计算单价在4-10万元人民币/平方米。一对拿平均工资的夫妻,需要5-7年的工资才能全款买房。

美国房产的持有成本也相当高,每年要交的房产税在1-3%之间。此外,房主还需要购买房屋保险,费用从几百美元到两三千美元不等。有社区的房子还要支付HOA费用,即物业费,普通独立住宅一般在100-400美元/月,如果是Condo这种物业管理职责较多的物业类型,物业费会更高。

从租客角度来看,全美范围内,约三分之一(34.4%)的家庭选择租房,这个比例一直相当稳定。2024年全美平均租金为1654美元/月,按全国平均数夫妻俩1万美元/月的工资计算,似乎压力还不大。但在沿海发达地区,租房压力相当大。以作者家附近为例,三个卧室的联排公寓租金在3500-4500美元/月,按加州平均工资84,448美元/年计算,会占到一对夫妻收入的1/3左右。

有HOA管理的社区,公共设施一般会比中国的公寓小区更好。例如作者目前居住的小区,有3个游泳池会所、3个健身房、3个棒球场、一个标准足球场、8个匹克球场、4个网球场和一个室内篮球馆,租客一样可以免费享用。

衣食行:下不起馆子

在美国,服装应该是占美国人收入比例最低的一项开销了,因为绝大部分美国人在穿着上实在太不讲究了!尤其是在加州,常年温暖的气候,夏天就是T恤,冬天加件外套。加州住宅都有不小的衣帽间,但里面是没有衣柜的,只有几根挂T恤的横杆。不讲究的加州人经常在Costco和沃尔玛解决穿着问题,单价比中国贵不了多少,比如冬天的“州服”——连帽衫在Costco价格是14.99美元。

吃却是一项巨大的开支,尤其是餐馆的价格。疫情以来,由于物价上涨尤其是工资上涨,在加州中餐馆一个普通炒菜的单价,从10美元左右涨到了15-25美元,还要加7.5-9.5%的消费税和15-20%的小费。

作者比较过同在海底捞消费,在加州尔湾店三个人要花200多美元,回到北京却只要300多人民币,差了五六倍。

而且美国的餐饮行业远不如中国发达,不仅品种少,开门时间也短。晚上9点之后想吃宵夜基本只能去汉堡店了。

作者家附近海滨的景观餐厅,更是任性,有的只在中午开,有的只提供一顿晚餐,这些餐厅却都开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只能说美国商家和消费者都太不会卷了。

如果在家做饭,开销比中国却高不了太多。食品中肉蛋奶不同品种之间价差很大,便宜的品种比中国还便宜,例如最便宜的低温鲜奶,一加仑4.5美元,折算下来相当于人民币8.6元/升。当然在WholeFoods这样的有机超市很多品种非常贵。蔬菜在任何超市都比中国贵几倍。综合算下来,自己在家做饭的话,成本比北京上海高一些。

水电气价格普遍比中国贵2-5倍。以电费为例,计算公式超级复杂,根据每天的时段和季节不同,单价相差很大。很多美国人一辈子也没算清楚。作者家所在的电网SDGE,号称全美最贵。原来的普通用电计划,每月电费在300多美元;后来买了电车,换成电车费用计划,在增加了每月400度用电量的情况下,电费反而降到了100多美元,也真是神奇。这个计划的下半夜电费每度相当于1元人民币,晚高峰在人民币4元/度左右。

美国汽油价格整体比中国便宜。加州油价全美最贵,单价与中国油价差不多,其他州的油价,最便宜的只有中国的一半。

医疗:低收入者优惠,中产成本高

如果没有保险,所有医疗服务都是天价,所以很少有人敢不买医疗保险裸奔。但低收入者可以领取很多政府补贴。

加州医疗保险非常复杂,简单来说分三种:双人家庭年收入42,312美元以下可以申请白卡,多数医疗服务基本免费,但有些医生不接受白卡;四口之家年收入94,000美元以下可以申请Covered California,根据收入高低不同,大致每月交100-800美元;94,000美元以上一般买普通保险,一家3口一般每月1,000多美元。

后两种保险买了之后,根据买的保险品种和等级不同,普通门诊一次还可能要付30-50美元;年度医疗费用7,000-14,000美元以下,报销一半左右;高过的部分,哪怕是几百万美元,也全部报销。因为保险制度太复杂,这些都是大致的估算。

教育:公立低费用,私立天价

美国公立教育体系提供13年免费教育,从学前班Kindergarten到高中毕业。不仅学费全免,低收入家庭还有免费午餐;加州不考虑家庭收入,为600多万学生全部提供免费午餐。不同公立学区质量也有很大差别,一般规律是富裕地区缴纳的房产税多,学区质量也好,因为一个城市收到的房产税大约有⅓到½被用于公立学校。只要居住在学区范围之内,租房也一样可以在这个学区上学。

大学教育阶段,名牌私立大学的学费不断上涨,排名前20的私立大学,学费普遍涨到了6万美元/年左右,加上住宿费和餐费书本费,平均开支在9万美元左右。这对学生和家庭都是巨大的成本,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背负了多年的学生贷款。顶尖大学对低收入家庭可以减免学费,例如麻省理工对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所有费用全免,20万美元以下家庭学费全免。联邦也会对低收入家庭提供无需偿还的助学金,每年几千到几万美元不等。

但如果上公立大学体系,压力就没有这么大。例如加州的公立大学体系分三个档次:加州大学UC系统、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社区大学系统。

两年制的社区大学最便宜,很多课程免费,低收入学生除了可以申请联邦助学金,社区大学还有很多补助。例如作者家附近的Saddlebach College,每天提供一顿午餐、一包零食,每周可以领一次洗发水、沐浴露、卫生纸甚至婴儿纸尿裤。加州大学也就是UC每年给社区大学预留了1万多个转学名额,只要GPA达标,读完两年社区大学就可以转入伯克利、UCLA这些名校。所以很多已经被排名前100的大学录取的加州高中毕业生,会选择先读社区大学,再转学到UC。

四年制的加州州立大学系统也主要为本州学生服务,本州居民每年学费在6,000美元左右。

著名的加州大学UC系统,一共有10所大学,其中6所位居US News排名前40位。外州和外国学生每年的学费在4万多美元,本州居民是15,000美元左右。

其他各州的公立大学体系与加州大同小异,都会给本州居民提供很大的优惠。所以美国高中生毕业之后,大多数会选择本州的公立大学,不仅学费便宜,录取率也很友好。

生活不算宽裕却很松弛

很多美国中产阶层生活的确不算宽裕,但也不像小红书上晒账单的美国用户普遍那么“惨”。这种“不宽裕”,与中美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巨大差异有关。大部分人既不会存钱,也不会精打细算,还不喜欢买房。他们认为把钱花在自己的爱好上才是最有价值的。

以作者的邻居为例,夫妻俩是典型加州中产,一个是护士,一个在联邦机构工作。三口之家却买了四辆车:两辆奔驰运动型轿车,一辆奥迪跑车,一辆特斯拉,因为他们就是喜欢车。车库里除了车,还有一辆摩托艇、一辆高尔夫球车、一辆运动摩托、三辆山地自行车、三块冲浪板。一到假期全家出游,去年已经去过夏威夷、瑞士和意大利。他们对女儿的成长非常关注,但女儿高中毕业却一边打工一边去读社区大学,他们认为孩子就是要靠自己努力。

其实这种有钱就花的松弛感,还来自于比较完善的养老金制度。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下次再谈。

另外多说几句,中产在哪里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了最重的税收,却不像低收入群体可以得到很多社会福利补助。美国不是欧洲和加拿大那样的福利社会,个人和企业承担的所得税税率也轻一些。美国建国之初的国父们,尊崇“小政府”的理念,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度干预社会运转和个人自由。但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共和党还在坚持这个理念,认为这才是美国社会一直比欧洲更有活力的原因;民主党则更倾向于“大政府”理念,认为社会公平比保持竞争力更重要。在要不要多交税和能不能多领福利之间,美国中产阶层也没有统一的认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