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门神?背后文化不深,但是你看了才会懂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门神?背后文化不深,但是你看了才会懂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张贴门神,然而其背后的文化深意却鲜为人知。自上古至明清,门神不仅守护门户,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这其中的故事与寓意,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深厚和精彩。
门神,作为新春佳节的传统符号,深深植根于中国民间文化。门神之源起何时?初现形象为何?后世又如何变迁?今日,让我们一同追溯这条历史悠久的文化脉络,探寻门神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一、神荼郁垒:最早记载的古老门神】
自远古之时,人类即对门神充满敬仰与信仰。《礼记》中记载,昔日帝王于每年新春之际,皆会虔诚祭拜门神,以祈愿家宅安宁。然而彼时,“门神”之概念尚显朦胧,其形象尚未明确。
在浩渺的文献长河中,我们追溯到了最早的门神——神荼与郁垒的身影。据传,远古东海岸边耸立着巍峨的度朔山,山中桃林茂密,郁郁葱葱。其中一片桃林深处,隐藏着一道通往冥界的“鬼门”,鬼魂由此穿梭于人间,引发无尽纷扰与灾难。
黄帝遣神荼、郁垒二兄弟,镇守鬼门,捉妖斩魔,确保恶鬼永囚冥界。自此,神荼、郁垒肩负重任,守护家园,佑护百姓安宁,成为世人敬仰的英勇守护神。
后来,人们以神荼与郁垒的形象为灵感,巧妙地将他们绘制于桃木板上,悬于各家各户的门楣之上。此举寓意深远,旨在借助两位神祇的威力,驱逐一切妖邪之气,这便是中国古老文化中最初的“门神板”之起源。
神荼与郁垒,作为中国最早的门神形象,深受民众尊崇,被视为守护平安的神圣存在。他们不仅奠定了“门神信仰”的基石,更对后世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荆轲成庆:汉朝门神的人性化】
汉代门神信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新发展。此时,门神形象不再仅限于神祇,而是逐渐融入人物角色,并与现实中的英勇战士紧密相连。这一转变,不仅丰富了门神的内涵,也使其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汉代遗址众多,其中石碑上所绘神荼、郁垒之像,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由此可见,这两位门神在民间的影响力深远,其地位牢固,无人可撼。这些画像便是他们地位稳固的生动见证。
汉代勇士成庆,亦位列门神之尊。他身躯魁梧,相貌堂堂,威猛无比。民间流传,成庆性格刚烈,武艺超群,常挺身而出,为百姓伸张正义。其英勇事迹与神荼、郁垒相辉映,共同守护着家园的安宁。
经考据,成庆的原型疑为悲壮的亡国之君荆轲。汉朝时期,荆轲那愤世嫉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深受百姓崇敬与赞美。因此,荆轲的形象在民间广为传颂,流传千古。
成庆与荆轲的深厚渊源,使他成为备受喜爱的门神形象,频频亮相于汉家门户与城门之上。此举标志着汉代门神开始具备人性化的特质,不再遥不可及。汉朝无疑是门神由神转人的关键时期,为后世塑造更富人性化的门神形象奠定了基础。
【三、钟馗鬼王:道教元素入门神信仰】
在神荼、郁垒的基石上,成庆进一步发扬,唐代无疑是门神信仰的璀璨巅峰。此时,佛教之风盛行,其影响渐深,门神形象亦浸润其中。飞天之姿、捉鬼之勇的天王,亦融入门神之列,共守家园,庇佑百姓安宁。
然而,正是那位面貌怪异却身手不凡的鬼王钟馗,将门神信仰推向了巅峰。他虽容貌丑陋,却以武艺高强著称,善于化解纷争。因相貌受辱,他悲愤之下撞柱而亡,其悲壮之举感动了唐太宗,得以厚葬。钟馗的传奇故事,让门神信仰更加深入人心。
深夜,唐玄宗被奇异梦境所扰,梦中妖魔小鬼试图窃取他与杨贵妃之物。危急关头,一位身披绿袍的鬼王手持宝剑自天而降,挥剑斩妖,化险为夷。梦醒后,玄宗急切命画师描绘鬼王容颜,原来这鬼王正是已逝的钟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