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中医如何帮助干燥综合征病友“润”燥“解”燥?
医学科普| 中医如何帮助干燥综合征病友“润”燥“解”燥?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常见患者唾液腺和泪腺等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为口干、眼干,严重者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受累。SS的西医治疗包含局部症状的治疗和全身多系统症状的治疗。中医把SS归入“燥证”“燥痹”范畴,本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临床通过辨证与疾病特点相结合,单独使用或联合西药使用,有助于提高SS患者生活质量。
每年的7月23日是世界干燥日,参照中西医诊疗规范和指南【1-2】,针对“燥”对人体的损害,本文介绍如何辨证治疗SS、日常如何中医养护可以帮助患者“润”燥“解”燥。
干燥非独“燥”
“燥”证有分型
中医认为SS由燥邪耗伤阴液,痹阻气血,致使人体口眼鼻腔等孔窍、皮肤筋骨、脏腑气血失于濡养所致。“燥者润之”,因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口眼干燥,中医治疗常以滋阴润燥来“补水”以缓解干燥症状。然而,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情况,“润燥”并非唯一缓解病情的方式。中医将SS分为阴虚津亏、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燥瘀互结、燥湿互结等证型,通过辨别“燥证”的各型特点,选择不同的中药方剂,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例如,口干舌燥、眼干无泪为主,属阴虚津亏,治以滋阴生津;口眼干燥、神疲乏力为主,属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口干咽痛、眼干目赤、手足心热、盗汗为主,属阴虚内热,治以滋阴清热;口干而不喜饮水、眼干少泪、肌肤色暗粗糙或有瘀斑瘀点为主,属燥瘀互结,治以化瘀润燥;口渴不喜饮、目涩、眼分泌物多、口中黏腻、脘腹胀闷为主,属燥湿互结,治以化湿理气润燥。
“减燥”少求医
养护在日常
除了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外,通过辨证,SS患者日常可配合中药代茶饮、雾化熏眼改善症状,还可请专科医生给予针刺治疗。
部分SS患者口干明显,需频繁饮水,吞咽馒头或饼干时需水送服,严重者进食困难、牙齿片状脱落及多发龋齿,以药食同源的中药代茶饮,有助减轻症状。推荐选用玉竹、枸杞子、乌梅、芦根、西洋参、太子参、麦冬、石斛等(每次选择3-4种),直接以水煎汤(各用量6-10g)或以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种各3-5g);饮服方便、时间不限,且药效甘淡平和,坚持服用(2周~1个月),症状严重者可延长至3个月,缓图其效。
SS常有眼部干涩、磨砂感、眼部充血,严重者可出现干燥性角结膜炎、角膜溃疡等并发症。除局部外用人工泪液外,经中医辨证可应用专业设备,选用适合雾化的中药雾化熏眼,如沙参、麦冬、夏枯草、谷精草、桑叶、菊花、石斛、玄参、金银花等;还可选菊花、南沙参、决明子、白茅根、枸杞子、桑椹、密蒙花等中药,泡水代茶饮来改善症状。
此外,SS患者唾液腺和泪腺分泌能力减退,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可针对性选用具有刺激腺体分泌作用的中药,如生地黄、玄参、白茅根、枸杞子等养阴生津润燥,入中药或代茶饮,有助于改善口眼干燥症状。
“食”养能润燥
减压可“解”燥
SS多病程较长,症状易反复,病情难以根治,建议患者膳食均衡,重视饮食管理,选对“食”用方法,对解燥有实用帮助。
首先,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日常宜摄入甘凉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如新鲜瓜果蔬菜,可自制百合粥、莲子粥、菊花柠檬水等,血糖不高者还推荐食用雪梨、苹果、西瓜、甘蔗、无花果等。
唾液分泌的减少可能增加龋齿和口腔真菌感染的几率,建议忌吸烟、饮酒,定时漱口,正确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眼干燥症可伴有眼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日常需注意用眼卫生,增加工作及生活环境的湿润度,尽量减少看电子产品的时间。
此外,因SS具有病程长、难治性和病情多样性等特点,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可通过倾听舒缓的音乐、户外散步、瑜伽冥想、增加社交等方法来减压有助缓解以上不适;家庭成员日常需注意患者情绪变化,积极进行情绪疏导,使其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温馨提示
干燥综合征的具体诊治方案需经专科医师指导制定,建议患者定期随诊。
参考文献:
1.张文,陈竹,厉小梅,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疗规范[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9):1059-1067.
2.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干燥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J].中医杂志,2024,65(4):434-444.
本文原文来自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