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22种调味原理,让你也能秒变大厨
掌握这22种调味原理,让你也能秒变大厨
掌握不同的调味原理是提升烹饪水平的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22种常见的调味方法,从麻辣味到荔枝味,每种调味原理都包含了具体的调味重点、特点和适用原料。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各种菜肴的制作方法,还能激发你的创造力,让你在烹饪时更加得心应手。
1.麻辣味
调味重点:
主要由辣椒、花椒、盐、味精、料酒调制而成,其花椒和辣椒的运用则因菜而异,有的用红油辣椒,有的用辣椒粉,有的用花椒粒,有的用花椒末,调制时均做到辣而不涩,辣而不燥,辣中有鲜味。
特点:麻辣味厚,咸鲜而香。
适用原料:广泛应用于冷、热菜式,主要用于以鸡、鸭、猪、羊、兔等家禽、家畜肉及 其内脏为原料,以及以干鲜蔬品、豆类与豆制 品等为原料的菜肴,代表作:麻辣香锅。
2.红油味
调味重点 :
以特制的红油与酱油、白糖、 味精调制而成。
特点:咸鲜辣香,回味略甜。
适用原料:鸡、鸭、猪、牛等肉类原料, 肚、舌、心等家畜内脏原料,块茎类鲜蔬原料 等,代表作:红油猪耳。
3.酸辣味
调味重点:
以盐、醋、辣椒、胡椒粉、味精、 料酒等调制,调制酸辣味,须掌握以咸味为基础,酸味为主体,辣味助风味的原则,冷菜的酸辣味,应注意不放胡椒,而用红油或豆瓣。
特点:醇酸微辣,咸鲜味浓。
适用原料: 各类蔬菜及海参、鱿鱼、蹄筋、 鸡肉、鸡蛋等,代表作:酸辣土豆丝。
4.鱼香味
四川首创的常用味型之一,因源于四川民间独具特色的,“烹鱼调味”方法,故名“鱼 香味”。
调味重点:
以泡红辣椒、盐、酱油、 白糖、醋、姜米、蒜米、葱粒等调制而成,用于冷菜时,调料不下锅,不用芡,醋应略少于热菜的用量,而盐的用量稍多。
特点:咸甜酸辣兼备,姜葱蒜香气浓郁。
适用原料:广泛用于热菜和冷菜,热菜主要以家禽、家畜、蔬菜、禽蛋为原料,冷菜则多以豆类蔬菜为原料,代表作:鱼香肉丝。
5.椒麻味
调味重点:
以盐、花椒、小葱叶、酱油、冷鸡汤、味精、香油等调制而成,调制时须选用优质花椒,方能体现风味,花椒粒要加盐与葱叶一同用刀剁成蓉,令其椒麻辛香之味与咸鲜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特点:椒麻辛香,味咸而鲜。
适用原料:多用于冷菜,尤适宜夏天食用,常用原料为鸡肉、兔肉、猪肉、猪舌、猪肚等,代表作:椒麻鸡。
6.蒜泥味
调味重点:
以大蒜、复制红酱油、香油、味精、红油(也可以不用红油)等调制而成,调制凉菜时须用现制的蒜泥,以突出蒜香味,称为“蒜泥味型”,烹制热菜则多用整瓣大蒜。
特点:蒜香味浓,咸鲜微辣。
适用原料:以猪肉、兔肉、猪肚及蔬菜等为原料,代表作:蒜泥白肉。
7.甜香味
调味重点:
以白糖或冰糖为主要调味品,因不同菜肴的风味需要,可佐以适量的食用香精,并辅以蜜玫瑰等各种蜜饯,樱桃等水果及果汁,核桃仁等干果仁,调制方法主要有蜜汁、糖汁、冰汁、撒糖等。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均须掌握用糖分量,过量则伤。
特点:纯甜而香。
适用原料:以干鲜果品及银耳、蚕豆、红薯等为原料,代表作:拔丝红薯。
8.家常味
调味重点:
以郫县豆瓣、盐、酱油等调制而成,因不同菜肴风味所需,也可适量加红豆瓣或泡红辣椒、料酒、豆豉、甜酱及味精。
特点:咸鲜微辣。
适用原料:广泛运用于热菜,鸡、鸭、鹅、兔、猪、牛等家禽家畜肉类原料,海参、鱿鱼、豆腐、魔芋以及各种淡水鱼,代表作:家常豆腐。
9.椒盐味
调味重点:
多用盐、花椒调制而成,调制时盐须炒干水分,舂为极细粉末,花椒须炕香,亦舂为细末,花椒末与盐按1:4的比例配制,现制现用,不宜久放。
特点:香麻而咸。
适用原料:多以鸡、猪、鱼、虾等动物肉类为原料,代表作:椒盐虾。
10.咸鲜味
调味重点:
常以盐、味精等调制而成,调制时,须掌握咸味适度,突出鲜味,并努力保持蔬菜、肉料等烹饪原料本身具有的清鲜味,白糖只起增鲜作用,须控制用量。
特点:咸鲜清香。
适用原料:主要为家禽、家畜肉及其内脏原料,及蔬菜、豆制品、禽蛋等,代表作:蒸丸子。
11.香糟味
调味重点:
以香糟汁或醪糟、盐、味精、香油等调制而成。
特点:醇香咸鲜而回甜。
适用原料:以鸡、鸭、猪、兔等家禽家畜肉类及冬笋、银杏、板栗等蔬果为原料,代表作:香糟鸡。
12.怪味
四川首创的常用味型之一,因集多种味型于一体,各味平衡而又十分和谐,散以“怪”字褒其味妙。
调味重点:
主要以盐、酱油、红油、花椒粉、麻酱、白糖、醋、熟芝麻、香油、味精调制而成,也有加入姜米、蒜米、葱花的。
特点:咸、甜、麻、辣、酸、鲜、香并重而协调。
适用原料:多用于冷菜,主要以鸡肉、鱼肉、兔肉、花生仁、桃仁、蚕豆、豌豆等为原料,代表作:口水鸡。
13.五香味
调味重点:
其所用香料通常有山奈、八角、丁香、小茴香、甘草、沙头、豆蔻、肉桂、草果、花椒等,运用上述香料加盐、料酒、老姜、葱等,可腌溃食物,也可烹制或卤制菜肴。
适用原料:家禽、家畜肉及其内脏等原料,豆类及其制品,代表作:五香牛肉。
14.齐末味
调味重点:
以盐、醋、酱油、芥末、味精、香油调制而成,调制时、先将芥末用汤汁调散,密闭于盛器中,勿使其挥发损失香气,临用时方取出,酱油宜少用、以免影响菜品色泽。
特点:咸鲜酸香、芥末冲辣。
适用原料:鱼肚、鸡肉、鸭掌、粉条、白菜、猪肚等,代表作:芥末鸭掌。
15.糖醋味
调味重点:
以糖、醋为主要调料,佐以盐、酱油、味精、姜、葱、蒜调制而成。
特点:甜酸味浓,回味咸鲜。
适用原料:猪肉、鱼肉、白菜、莴笋、蜇皮等,代表作:糖醋排骨。
16.酱香味
调味重点:
以甜酱、盐、酱油、味精、香油等调制而成,多用于热菜。
特点:酱香浓郁,咸鲜带甜 。
适用原料:以鸭肉、猪肉、猪肘、豆腐 肉类及冬笋等为原料的菜肴,代表作:京酱肉丝。
17.麻酱味
调味重点:
以芝麻酱、香油、盐、味精、浓鸡汁等调制而成,调制时芝麻酱要先用香油调散,令芝麻酱的香味和香油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再用川盐、味精、浓鸡汁调和,多用于冷菜。
特点:芝麻酱香,咸鲜醇正。
适用原料:部分蔬菜、肫肝、鱼肚、鲍鱼、蹄筋等原料,代表作:麻酱凤尾。
18.陈皮味
调味重点:
以陈皮、盐、酱油、醋、花椒、干辣椒节、姜、葱、白糖、红油、醪糟汁、味精、香油等调制而成,调制时,陈皮的用量不宜过多,过多则回味带苦,白糖、醪糟汁仅为增鲜,用量以略感回甜为度,多用于冷菜。
特点:陈皮芳香,麻辣味厚,略有回甜。
适用原料:主要以家禽、家畜肉类为原料,代表作:陈皮牛肉。
19.煳辣味
调味重点:
以盐、干红辣椒、花椒、酱油、醋、白糖、姜、葱、蒜、味精、料酒调制而成,其香味是以干辣椒段在油锅里炸,使之成为煳辣壳而产生的,火候不到或火候过头都会影响其味,炒制时须特别注意。
特点:香辣咸鲜,回味略甜。
适用原料:家禽、家畜、鱼类等肉类原料,蔬菜类原料,代表作:糊辣鱼。
20.咸甜味
调味重点:
以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调制而成,调制时,咸甜二味可有所侧重,或咸略重于甜,或甜略重于咸,多用于热菜。
特点:咸甜并重,兼有鲜香。
适用原料:以猪肉、鸡肉、鱼、蔬菜等为原料的菜肴,代表作:甜烧白。
21.茄汁味
调味重点:
以盐、番茄酱、糖、白醋、料酒、姜、葱、蒜等调制而成,调制时番茄酱须用温油炒香出色,多用于热菜调味。
特点:甜酸适口,茄汁味浓。
适用原料:畜肉、鱼类、禽肉、根茎类蔬菜等原料,代表作:松鼠鱼。
22.荔枝味
调味重点:
以盐、醋、白糖、酱油、味精、料酒等调制而成,并取姜、葱、蒜的辛香气味。
特点:味似荔枝,酸甜适口。
适用原料:用于以猪肉、鸡肉、猪肝、猪腰、鱿鱼及部分蔬菜为原料的菜肴,代表作:火爆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