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尿酸血症年轻化:一场关乎代谢的持久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尿酸血症年轻化:一场关乎代谢的持久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337775549120778240/app/content_1337775549120778240.html

高尿酸血症,这个曾经被认为是“老年病”的健康问题,正在悄然年轻化。近日,浙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天凤接诊了一位十几岁的高中生,其空腹血检指标远超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的420μmol/L。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8亿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18-35岁的年轻人占比过半。

悄然逼近的“第四高”

高尿酸血症,是以一种较为隐蔽的方式逼近的。22岁山东青年李锦(化名),1米8的个子,体重接近200斤,BMI(身体质量指数)31,属于中度肥胖。今年春节小长假,和爸妈旅居浙江宁波的李锦,顿顿啤酒配海鲜,直接把自己“吃”进了医院。空腹血检发现,他的尿酸指标已飙至1000μmol/L,确诊为痛风,“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感觉,脚上的剧痛是突然袭来。”毕竟还年轻,李锦遵医嘱服用抑制尿酸生成常用药非布司他后,痛风没再发作。

“高尿酸血症前期常常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吴天凤告诉记者,有些患者甚至没有感觉到关节疼痛。

家住浙江杭州的29岁女性林丹(化名),便深受“隐形”高尿酸的困扰。与李锦不同,身高170厘米,体重不到120斤的林丹,除了时有熬夜、爱喝奶茶外,没有不良生活习惯,也从未产生痛风等症状。

林丹对尿酸的关注,源自一年一次的常规体检——化验单“尿酸”一栏,383μmol/L的数值被标注了“异常”。半年后复查,尿酸虽略降至378μmol/L,但肌酐却从80μmol/L增至99μmol/L。这意味着,她的肾脏代谢可能出了问题。

“高尿酸和痛风并不能直接画等号。”吴天凤解释,按照《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后简称《指南》),无论男女,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即患高尿酸血症。只有当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上引起炎症时,才会引发痛风,而高尿酸血症发展成为痛风的几率是5%-18.8%。“一旦发展到痛风,情况就不可逆了,只能控制缓解。

更值得重视的是高尿酸血症与其他慢性病的关联。吴天凤接触过的患者,由此引发的病症各不相同——尿酸不仅仅会沉积在关节,也会沉积在肾脏,影响通路和排泄废物的功能;也会沉积于动脉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冠心病、高血压、脑梗等。

“要把‘尿酸’的检测数值看作是身体在预警。”吴天凤补充提醒,“即使是没有明显症状,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乱管,患者必须遵医嘱科学进行干预。”

本质是代谢“天平”的失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患高尿酸血症的年轻人,体检单上亮起的,往往不止这一盏“红灯”。

“工作前两年胖了10斤,第三年决心减肥,没想到反而胖了20斤。”浙江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小刘,工作强度大,熬夜加班、没时间运动是他的日常,还时不时外卖炸鸡、啤酒等宵夜以作慰藉。

长此以往,仿佛与体重绑定,尿酸飙升,“肌酐偏高”“中度脂肪肝”等异常指标随之袭来——这意味着他的肾功能和肝功能指标都出现了问题,综合代谢不正常,“好像哪里都开始不对了”。

“透视高尿酸,背后是身体代谢的问题。”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益民说,如今,像小刘这样,因肥胖合并高尿酸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不止于高尿酸,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越来越多“老年病”开始在年轻群体中出现,“本质上,都是人体代谢出现紊乱的一个重要信号。”

尿酸是正常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朱益民告诉记者,嘌呤主要来自外源性摄入和内源性代谢。大约70%-80%的尿酸是由人体代谢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只有20%-30%来自饮食中的嘌呤。

除了嘌呤代谢异常之外,摄入高嘌呤物质、果糖、过度运动以及一些疾病的状态都会导致尿酸的大量生成;在肾脏、肠道发生病变时,尿酸排泄减少,也会导致尿酸升高。

“人体代谢的系统就像一个天平。”朱益民说,经过千百万年进化,人的身体形成了一整套“摄入-排泄”平衡的调控机制。如果“天平”失衡,比如代谢的速率大幅减缓,又比如摄入远高于代谢,体内尿酸堆积,高尿酸便找上了门。

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各类高嘌呤食物,如今已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餐桌上。高能量饮食如高脂饮食、高糖饮料、超加工食品的过度食用,果糖摄入增加,容易转化为尿酸。此外,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健康食物的摄入量不足,长期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也会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还有一个重要的诱因是肥胖。”朱益民解释,肥胖会导致肝脏尿酸合成增加和排泄减少,肥胖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的同龄人。“当然,高尿酸在年轻群体日益泛滥,除了不合理的饮食之外,还包括遗传、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

目前,我国痛风患者已经超过8000万,并以 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成为国内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高尿酸,也已经上升为一个现代社会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建立更完善的筛查标准

“我们更加关注高尿酸血症,是为了解决当下年轻人的高尿酸危机,更是为了保障这届年轻人‘20年’后的健康。”吴天凤认为,面对这个影响愈发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除了合理用药、督促患者调节个人生活方式外,还应思考,何以建立一个社会整体性的预防机制。

在采访的过程中,多位专家告诉记者,延缓“高尿酸”进展的关键,是建立体检和早筛查制度,将其纳入居民健康管理,“向老三高看齐”。

“这样,降低痛风发病风险的同时,很大程度也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朱益民说。

2024年12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15部门,制定印发的《浙江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也强调共管共防共治超重肥胖及其合并的高尿酸,将高尿酸纳入“四高一重”管理,开展共同危险因素预防、联合筛查、管理随访、生活方式指导等。

其实,早在2009年,我国便已经发布指南,对痛风诊疗进行规范。2023年版的《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在原有基础上明确了高尿酸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关联,并增加了这类患者及高危人群的评估管理内容,扩大了适用人群。

不过,在梳理中发现,全球成人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最新痛风管理指南,高尿酸血症的临界值设为416.5μmol/L;欧洲抗风湿病联盟于2016年发布痛风的管理建议,临界值设为357μmol/L;在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参考《指南》,临界值则是设为420μmol/L,要略高于其他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尚无针对未成年人的公认诊断标准,相关研究和临床诊疗多参考上述成人标准。

而未成年人与成人之间、国内外未成年人之间均存在遗传、代谢能力等差异,均不能简单套用成年人以及国外标准,“应根据我国儿童青少年尿酸分布特点以及尿酸对成年后慢性病发病的影响,科学制定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朱益民补充道。

“像之前接诊的年轻患者,因为没有家族痛风史,即便尿酸已经接近500μmol/L,并不建议用药,提倡先试着改变生活饮食习惯,从多喝水、少吃肉、多锻炼开始。”吴天凤说,“药物治标不治本,因人而异,也是一场关乎代谢的持久战。”

但降“酸”路虽漫漫,行则将至。

“高尿酸,三分治七分养,贵在行动和坚持。”一名浙江网友直接把社交媒体账号的名字改为“26岁痛风超级爱吃肉”,公开分享自己不吃药把尿酸从505μmol/L降至正常值的经历,“说难也并不难,均衡的饮食、健康的锻炼习惯、高质量的睡眠加上良好的心态,决定了你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尿酸值。”

“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核心策略。”这句话被写在《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里,显然,它并非一句空洞的警示,而是关乎每个人健康的切实指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