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冥婚仪式习俗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冥婚仪式习俗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rongdaizhijia.cn/weishang/747966.html

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相信风水之说,认为如果家中子女去世后单独埋葬,会影响后代的运势。因此,为逝者举行冥婚成为一种习俗,特别是在富裕家庭中更为常见。本文将详细介绍冥婚的仪式过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冥婚仪式的具体流程

冥婚的仪式程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往往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而有所不同。虽然被视为喜事,但整个过程不可避免地融合了红白喜事的礼仪。以下是典型的冥婚仪式流程:

  1. 媒人介绍与合婚:通过媒人介绍,双方交换门户帖,到命馆进行合婚,取得龙凤帖。

  2. 放定:放定通常是一次性的,男方需要准备真绸缎尺头、金银财宝等实物定礼,同时还需要准备纸糊的皮、棉、夹、单衣服各一件,锦匣两对,内装耳环、镯子、戒指及簪子等首饰。这些纸糊的物品在放定当天晚上需要在女方家门口或坟上焚化。

  3. 通讯:男方需要给女方送去“鹅笼”、“酒海”、龙凤喜饼以及肘子、喜果等实物,而衣服、首饰则是纸糊的冥器。女方陪送的嫁妆也大多是纸活,送至男方后,只在“新郎”照片或牌位前陈列半天,有的只是抬着环绕男方院内一周,即由鼓乐前导,送至附近广场焚化。

  4. 迎娶仪式:这是冥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天需要高搭大棚,宴请亲友,门前亮轿。喜房里供奉“百份”全神。对面炕上设矮桌,供“新郎”照片或牌位,前设苹果、龙凤喜饼若干盘。并有大红花一朵,下缀缎带上书:“新郎”字样。女方“闺房”中供“新娘”照片或牌位,亦如前所供,并有大红花一朵,下缀缎带,上书:“新娘”字样。花轿到达女方后,由送亲太太将“新娘”照片或牌位取下,由娶亲太太接过来,放人宝轿。这时,“新娘”的父、母不免要大声嚎哭,而且要追出屋外。完全不是办喜事的气氛。喜轿回到男方后,仍由娶亲太太将“新妇”照片或牌位取出来,放于喜房炕上的供桌,与“新郎”并列。并用红头绳将两幅照片拴起来,(取月老牵红线之意),并复上红、黄两色的彩绸。只有娶亲太太给全神“百份”上香叩首,就算夫妻拜了天地。然后由茶房端来“合杯酒”“子孙饺子”、“长寿面”,供于“新婚夫妇”照片或牌位之前。如“新婚夫妇”有弟弟妹妹或弟妹、妹夫等,即唤出来,给照片或牌位磕头行礼。两家亲家则互相道喜。

  1. 安葬与合婚祭:择定“黄道吉日”后,女方可以起灵。按阴阳先生指定的时辰,将棺枢起出后,马上泼在坑内一桶清水,扔下去两个苹果。与此同时,高高扬起花红纸钱。(不是阴婚的起灵仪式也是如此)。男方则在坟侧挖一穴,露出“新郎”棺柩的槽帮,将“新娘”埋入此穴,进行“夫妻”并骨合葬。葬罢,即在坟墓前,陈设酒果,焚化花红纸钱,举行合婚祭。男、女双方的父、母等家属(即两家亲家)边哭边道“大喜”。此后,男、女两方便当做亲家来往了。

历史上的冥婚实例

唐代

唐代时,冥婚已广泛存在。唐人载孚《广异志》中记载了一个名为“王乙”的故事:王乙在赶集时遇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两人有意。女孩临走时说,“看来我活不了了,如果你真对我有情,将来再经过时到我坟上看看,安慰一下我的灵魂。”后王乙当官东归,听说女孩真的死了。于是私下与当年的婢女去女孩的墓上祭祀,伤心不已。不一会儿,那女孩竟然从墓里出来了,这时王乙倒地猝死。婢女见到王乙的灵魂已与女孩携手进入了坟内,于是两家结为冥婚。

南宋

据南宋人康叔闻所著《昨梦录》,宋时此俗在北方民间亦很流行,“年当嫁娶未婚而死者,两家令媒互求之,谓之鬼媒人。通家状细帖,各以父母命祷而卜之。得卜,即制服冥衣。”男带《元史·烈女传一》(卷200)记载,时有东平须城女子杨氏,以孝顺闻名,丈夫郭三去当兵后,她留下来悉心服侍公婆。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郭三战死疆场。杨母强行逼她改嫁,她流泪发誓不从。丈夫尸骨被送回乡后,公公考虑到儿媳妇年纪轻轻,认为她将来必定改嫁,这样一来,儿子在阴间就成了光棍,便打算托人给儿子找一个已死去女子合葬,给他办一场阴亲。杨氏听说后,更加悲伤,一连五天绝食,最后上吊而死,后与丈夫合葬。由此可见冥婚在元代民间的影响。

民国

“冥婚”在民国时期也颇流行,不少有钱有势的人家都会给早殇者办这门阴亲。蒋介卿、蒋瑞元、蒋瑞青是蒋介石的兄弟三人。蒋介卿是蒋介石的同父异母哥哥,蒋瑞青则是蒋介石的同胞亲弟弟,即蒋介石亲生母亲、蒋肇聪的第三任妻子王采玉所生。蒋瑞青聪明伶俐,比蒋介石还有天赋,很讨人喜欢,蒋介石在《先妣王太夫人事略》里提到过这位弟弟,“其(蒋瑞青)居吾弟行为最末,而天赋殊姿,兄辈均莫能及。”王采玉对小儿子自然疼爱万分,但不幸的是,蒋瑞青却没有福命,未及成年就病死了。蒋介石对这位亲弟弟亦很有感情,亲自为他写了祭文,手足之情溢于言表。蒋瑞青的死,让王氏遭受到很大的精神打击,悲痛异常,不久即病倒了。作为一位传统的中国母亲,王氏觉得很对不住小儿子,未能把他带大成人。于是王氏做了她能做的事情,给小儿子办了一场“冥婚”:找了一个同样早殇的王姓女童,与小儿子合葬,给他娶了“媳妇”。后来,王氏又把蒋介石过继到蒋瑞青的门下当儿子,让蒋瑞青有了“后代”。女裙帔等毕备,媒者就墓备酒果,祭以合婚。”

结语

冥婚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一种特殊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消失,但它反映了古人对生死、婚姻和家族延续的独特理解。通过了解这一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文化传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