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日本职场:了解日本就业现状及机遇
探索日本职场:了解日本就业现状及机遇
日本的职场文化独具特色,其传统的就业体制、薪金制度以及企业内部的团体意识曾被视为理想的就业模式。然而,在经济环境变化和人口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日本的就业模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日本职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支撑这一体制的三大支柱是:终身就业、工龄工资和企业工会。
后来又增加了第四大支柱:
即企业内部的团体意识,
这一意识是基于垂直的上下关系、互惠互利的行为规范以及意见一致的决策原则而产生的。
在下面的内容中所描述的传统就业体制仍被很多人视为理想的就业模式。
然而,在日本今天所处的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各种就业模式正经历着重大的变化。
即使是在长久以来被人们视为日本式管理典范的大型企业中,
能够严格遵循传统就业惯例的企业也变得越来越寥寥无几。
传统的就业体制
日本企业一般直接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职员,
而不要求其具备专业技能,虽然基本能力至关重要。
这是由于二战之后日本企业迅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缘故。
为培训员工,企业为新手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或投资进行教育及内部专业培训。
于是,若干年之后,这些新员工便具备了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作为交换,企业希望员工能够留在同一单位工作直到法定退休年龄(通常为60岁)。
员工一旦退休,企业将向其支付一笔总付的报酬和企业养老金。
当商业不景气时,解聘正式员工成为企业最后的一种选择。
加薪和晋升主要由员工的年龄及其在企业的服务年限而定。
这种以工龄为基础的制度— 作为贯穿全体员工在企业内就业生涯、保证其就业稳定性的一种手段—与终身就业制度紧密相连,成为日本式管理的显著特色。
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如体育竞赛、参观游览等。
员工有权享用包括运动、阅读和棋盘游戏在内的各种娱乐休闲设施。
在终生雇佣体制的框架下,
员工们普遍发现对所在公司表示忠诚不仅有利于其自身利益,
也有利于其家庭利益。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企业利益置于家庭和个人生活之上。
员工被调往子公司工作的现象非常平常。
很多情况下,如果家人希望留在原地并/或为了避免干扰子女学业的话,
这些被调动的员工会离开家庭而赶赴新任。
然而,即使是在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的数十年中,这种制度也并不具有普遍性。
它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的员工及公务员。
日本的薪金制度
日本的薪金制度在传统上一直与工龄制度 紧密相连。
员工的薪金仍然常常受到其在企业 服务年限的影响。
工薪员工通常按月领取工资, 外加两个季度奖。
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中,奖金 制度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0年,日本员工的奖金约占其年基本工资的三分之一。
在多样化的社会中,新的就业形式已经出现,
包括自由职业的普及和外源采购的引进等。
为适应这种变化,薪金制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经济对日本就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状况变化及少子女高龄化,
传统的日本式长期雇用、年功序列(论资排辈)等固有的雇用体系正在瓦解,
就业形态开始多样化。
泡沫经济崩溃后, 企业控制录用正式员工,增加了非正式 员工。
另外,伴随世界金融危机,非正 式员工的失业成为社会问题。
截至2017年,临时工等没有领取雇用保险的离职者,
每月可以领取到10万至12万日元的生活费,
接受电脑或护理等职业培训等,制度正在不断地健全,
防御保障措施正在强化之中。
截至2019年9 月的失业率为2.4%,与国际上比较属于较低的。
在日工作的外国人
在日本企业工作的外国人不断增加,是日本最近的一个重大变化。
有从海外到日本就业的,有在日本大学留学毕业的,还有作为技能实习生,可在特定行业工作5年的外国人。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项计划,在人手严重不足的特定行业,
在一定期限内接纳 34.5万外国雇员。
劳动关系
日本企业力图避免在雇主和员工之间产生对抗的关系。
当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偶尔发生利益冲突时,
日本企业会努力创造一种家庭式的氛围,
鼓励采纳多数人的意见。
另一个因素也 有助于在企业和员工当中形成团结意识,
这表现在同一企业内部的员工在收入差别上,
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或是白领和蓝领之间,
日本要远远小于其他国家。
密切的团队协作也有助于加强制造领域中的质量控制。
安心本职工作的员工可以与他人密切合作,并向管理层提出建议。
公司利润的公平分配还为员工提供了更大的动力,促使其在质量控制方面加倍努力。
很多日本企业同时还鼓励员工用其部分月收入购买公司的股份,
通过拥有公司股份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