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社交软件“造黄谣”引流 28人落网!这些视频可能你也见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社交软件“造黄谣”引流 28人落网!这些视频可能你也见过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1A07N6S00

近日,河南郑州警方成功侦破一起特大网络水军造谣引流案,揭示了一些社交软件上低俗造谣视频背后的秘密。犯罪团伙通过制作和发布大量虚假、低俗视频,以推广一款社交软件,涉案金额高达1500万元,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40亿次。

网络消息纷繁复杂,有时会让人很难辨别真假。如果您刷到了这样一些视频:

  • “男子身高160却同时交往多名女性,女友甚至倒贴百万养他……”
  • “男子初中学历冒充富二代,同时交往20多名女性……”

您是会果断划走,还是会出于好奇看完?有人会抱着猎奇心态看看这些视频,殊不知正落入对方的圈套。这些视频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视频内容劲爆夺人眼球

一些视频标题乍一看相当“炸裂”,甚至突破伦理,视频中也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不露脸、但是诱惑性强的画面。在一短视频账号中,充斥着大量此类低俗内容,多达上百个,有些视频还获得了百余个点赞。

点开其中一条高赞视频,可以看到内容为一女子不慎落河后,要求男网友脱衣服下河救她。画面中,一名女子站在没过膝盖的河中,穿着暴露,用手攥起衣服将水拧干。在评论区内,网友纷纷调侃,有人说这名男网友“凭实力单身”,有人说这个视频是故意摆拍的,也有人跃跃欲试,留下评论说:“我来”。

类似这样的短视频账号并不少见,很多家网络平台上都有。在另一个网络平台上,一个名为“咖喱看点”的账号也发布过上百条类似的低俗内容。

视频内容真实性存疑

发布者移花接木剪辑

仔细分析其中一段视频可以发现,视频标注了声音来源为一位李女士,虽然画面给这名女子进行了模糊化处理,但通过观察,仍然可以辨别出画面中的女子与所谓的声音来源,声画并不同步

与这条视频同标题的另一视频,两个视频中,李女士的声音一样、视频内容一样、视频节奏也一样,只有画面中两个“李女士”和“丁某”的样子不同,如此看来,这只是发布者移花接木的剪辑操作。结合视频的全部内容来看,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存疑。

这些账号为什么会发布这样的低俗内容呢?在视频的结尾,出现了一些端倪,画面出现了一张表格,上面写着的信息注明了编号、城市、认识渠道以及从事行业,似乎正是这个“丁某”交往过的女性名单。其中,认识渠道一栏中,多次出现了一款社交软件的名字

在之前“女子落水”的视频中,被“采访”的王先生也说,自己和落水女子是在这款社交软件上认识的。

造谣视频为何大肆传播

不久前,河南郑州警方侦破的一起特大网络水军造谣引流案,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经警方查证,在这些极其“标题党”的视频中,每一条都提及了这一软件:

  • 有的视频是通过第一人称来表述,像传授经验似的,说自己是在这款软件上约见女性的;
  • 有的视频是在条幅上遮遮掩掩出现软件名字;
  • 有的视频则是以公布记录、表格等方式,写明男子结交多名女子的渠道和方式,其中,这款社交软件占据了相当多的篇幅。

根据相关证据,警方分析认为,网上突然出现的这些造谣信息,真实目的极有可能是为了推广这款软件。

批量造谣 实为推广软件

据警方了解,犯罪嫌疑人管某是这家传媒公司的老板,他招募了多名员工参与制作这些造谣推广视频。管某说,他的“上家”会提供这些视频的剪辑模板,其中包含文案和标题位置等,管某等人对视频里的文字无需修改,只要把视频里的画面替换一下,就算制作完成了。

民警了解到,为了维护账号,除了发布这些造谣推广的视频之外,管某等人也会在账号内发布一些搞笑、萌宠等其他类型视频。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案件侦办大队中队长张荔锋介绍,发其他这些视频的目的就是为了养这个传播号

由于这些造谣推广视频的画面很多是管某等人从网上自行下载的,所以在视频里,他们往往会标注上“网友投稿 侵权请联系”等相关字样。

造谣视频在多个平台发布

中间商赚差价

警方了解到,管某等人会将审核通过的这些造谣视频发布在多个视频平台上进行推广,管某与其上线以每1000播放量0.8元的价格达成协议,之后又以每1000播放量0.4元的价格给员工结算提成,自己作为中间商赚取差价。

经警方查证,管某公司掌管的视频账号有165个,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这个犯罪团伙所编造传播的造谣视频数量高达140万条,视频播放量更是高达2.5亿余次。

团伙层级复杂

涉及人员众多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伙人层级复杂,像管某这种成立了专门的传媒公司或团队的,就有十余个,涉及人员众多。那这款软件公司到底知不知情呢?警方经过调查,目前已经抓获一名“上线”,是这家软件公司的管理人员

经警方调查,黄某海是负责这一造谣推广项目的核心人员之一。

在本案中:

  • 黄某海等人以每1000播放量3至5元的价格招募冯某卿等8个代理商;
  • 冯某卿等人除自己工作室承接、制作视频之外,又以每1000播放量1.5至2元的价格招募了郑某等人承担任务;
  • 郑某认为其中利益可观,还可以找分包,之后又以更低的价格,也就是每1000播放量0.8元,承包给了管某等多个工作室。

就这样,一个为软件推广进行造谣引流的产业链就此形成。

经警方查实,为推广此类造谣引流视频,短短3年时间,这家软件公司已累计支付费用最少1500万元,初步估算,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40亿次

目前,郑州警方已对黄某海等2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为何选择造谣为软件引流

黄某海作为负责这一造谣推广项目的核心人员,为什么会想到用这种方式为软件引流呢?

据黄某海说,他们是在一则不知真假的桃色信息中受到了启发。2021年以来,他们以“造黄谣”的方式大肆推广这款软件,用所谓的“知情人士爆料”或者低俗擦边的画面,再配上令人瞠目的文字,将这款软件以这样的方式推到了大众面前。

据黄某海说,他们是在一则不知真假的桃色信息中受到了启发。2021年以来,他们以“造黄谣”的方式大肆推广这款软件,用所谓的“知情人士爆料”或者低俗擦边的画面,再配上令人瞠目的文字,将这款软件以这样的方式推到了大众面前。

既消耗公众信任还触及法律红线

为了推广而使用造谣的方式,迷惑性强,不仅消耗了公众信任,还触及法律红线。犯罪嫌疑人认为这种宣传手段是一种“软广”,从法律视角来看,这样所谓的“软广”边界在哪呢?

朱巍介绍,按照现在的互联网广告管理规定的明确规定,只要涉及广告,不管“硬广”还是“软广”,都必须要标记为广告。如果没有标明,就是违法广告。不能打着“新闻报道”的旗号,表现一个虚假的内容。所以它既违反了广告法律规定,也违反了内容真实性和内容安全的底线的规定,所以它是个双向违规的行为。

视频真实性极其关键

平台监管不可缺位

在这一案件中,低俗造谣视频被大肆传播,直至目前,仍可以在一些视频平台搜索到涉案视频。平台的监管也不可缺位。

造谣视频变相引流

扭曲价值观

专家介绍,犯罪嫌疑人编造这些离奇故事来变相推广引流,可能会让观看者对某些行为产生错误的认知,这些内容往往呈现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正常的关系和社交方式产生怀疑。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伤害也更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