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丽加入广州国家实验室,在《自然》发表冠状病毒受体研究突破
石正丽加入广州国家实验室,在《自然》发表冠状病毒受体研究突破
病毒学家石正丽近日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定制化冠状病毒受体(CVR)"的概念与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石正丽的最新通讯单位已变更为广州国家实验室。
突破性研究:模块化设计冠状病毒受体
10月30日,由石正丽、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严欢、美国华盛顿大学David Veesler等多机构的研究团队,在《Nature》(自然)发表了一篇关于"定制化冠状病毒受体"的研究文章。
这项研究首次提出的"定制化冠状病毒受体(CVR)"概念,为不依赖天然受体构建易感细胞模型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案与工具。研究团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完整受体分解为"病毒结合域(VBD)"与"人工受体框架(ARS)"两部分,通过抗体改造、文库筛选、蛋白质从头设计等手段获得靶向特定表位的VBD作为特异性模块,最终通过分子嫁接生成候选受体。
研究团队从新冠病毒受体ACE2入手,发现受体可以被完全替换为不含任何新冠病毒受体ACE2序列的人工受体分子。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在新冠病毒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还通过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的筛选手段,为来自六个不同亚属的十二种"冠状病毒"设计了人工受体。
石正丽工作变动:从武汉病毒所调往广州实验室
在该研究论文中,石正丽的通讯单位已变更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广州国家实验室。据广州国家实验室官网显示,石正丽于2024年5月起任该实验室研究员,此前任职于武汉病毒研究所。这一人事变动引发广泛关注。
广州国家实验室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控领域的新型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钟南山院士担任主任。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早筛查干预肺癌等疾病、自主研发医疗器械和药物等。
石正丽的科研成就与贡献
石正丽长期从事新发病毒的病原学研究,是拥有世界级前沿发现的科学家。她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流行病学、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病毒的起源和进化、病毒的检测技术、病毒跨种感染机理、动物源新发病毒的病原学和蝙蝠抗病毒机制等。
石正丽因在病毒研究领域的贡献,被誉为"蝙蝠女侠"。她曾带领探险队进入洞穴,从蝙蝠和鸟粪中采集样本,以了解病毒如何从动物传染给人类。2019年,她成为美国微生物学会109名科学家之一。在SARS病毒研究领域,她是权威专家之一。
2023年8月,石正丽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候选院士名单,但未能当选。她在武汉病毒研究所工作长达37年,曾任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P4)副主任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