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日:肾病患者的饮食红绿灯
世界肾脏日:肾病患者的饮食红绿灯
随着世界肾脏日的到来,肾病患者的饮食安全再次成为焦点。专家提醒,肾病患者在饮食上需格外小心,避免高盐、高磷、高脂肪和高糖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健康。建议患者多吃新鲜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选择低盐、低糖的调味品。通过科学饮食,肾病患者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记得,饮食红绿灯,健康每一天!
走出饮食误区:肾病患者并非“只能喝汤”
“肾病患者只能喝汤”的说法,是时候被纠正了。四川省儿童医院小儿肾脏科的专家明确指出,肾病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不是完全限制固体食物。每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对于维持患者的身体机能至关重要。
重庆中肾医院肾内科主任李冰也强调,虽然植物蛋白确实比动物蛋白更容易被肾脏代谢,但这并不意味着肾病患者就应该完全放弃动物蛋白。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搭配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以满足身体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此外,过度限盐也是肾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之一。虽然限制盐分摄入对于控制血压和水肿确实有帮助,但完全不摄入盐分同样有害。专家建议,肾病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盐分摄入计划。
科学饮食原则:从食材到注意事项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肾病患者保持丰富多样的食物种类,每日至少摄入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同时,要注意少盐、少调味品、限酒或不饮酒,限制或禁食浓肉汤或老火汤。
能量充足,体重合理
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能量摄入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3035 kcal。超重或肥胖患者能量摄入可减少500 kcal750 kcal,使其体重降至适宜范围内。此外,患者可选择蛋白质含量低、能量密度高的食物作为主食,如红薯、土豆、山药、芋头等。
蛋白适量,合理摄入
摄入食物的蛋白质种类和摄入量要适量,其中优质蛋白(通常富含于动物性食物和大豆中)应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在选择蛋白质食物来源时,可优先选择鱼禽类,其次是大豆类,最后是蛋、奶、畜肉。
蔬菜充足,水果适量
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当进食蔬菜水果,每日蔬菜可摄入300 g500 g,水果200 g350 g。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水果摄入量可适当减量至100 g~200 g。
少盐控油,限磷控钾
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 g,避免进食烟熏、烧烤、腌制等过度加工食品,限制酱油、味精、鸡精、各种酱料等调味品的摄入。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适当控制油脂摄入,建议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40 g,脂肪占总能量的比例不宜超过35%。
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控制每日膳食磷摄入量不超过800 mg1000 mg,以维持血磷在正常范围。同时建议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钾摄入量的个体化调整。出现高钾血症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同时严格控制高钾食物的摄入,每日钾摄入量不超过2000 mg3000 mg,维持血钾浓度在3.5 mmol/L~5.5 mmol/L范围。
适量饮水,量出为入
对于无水肿且尿量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饮水量1500 mL~1700 mL;对于存在水肿和(或)尿量较少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根据每天的尿液排出量以及透析脱水量等来计划饮水量,量出为入,并在临床营养师或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实施低盐膳食,同时需减少摄入含水多的食物,避免加重水肿。
个性化饮食方案:因人而异的营养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肾病患者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饮食方案。专家建议,肾病患者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肾功能、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的营养管理原则也有所不同。例如,CKD 12期患者蛋白质摄入为0.8 g/(kgIBW·d),而CKD 35期(非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则为0.6 g/(kgIBW·d),50%高生物价蛋白质。此外,液体摄入、钠、钾、钙、磷等矿物质的摄入标准也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实用建议:从食材到注意事项
优质蛋白的选择
- 鱼类:如鲈鱼、鳕鱼等
- 禽类:如鸡胸肉、鸭肉等
- 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
- 奶制品:如牛奶、酸奶等
- 畜肉:如瘦猪肉、牛肉等
低磷低钾食物推荐
- 蔬菜:如冬瓜、黄瓜、白菜等
- 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
- 主食:如白米饭、面条、馒头等
饮食注意事项
- 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品、熏制品等
- 控制油脂摄入: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健康油脂
- 适量饮水: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水量
-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 限制饮酒:尽量减少或不饮酒
科学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帮助肾病患者控制病情,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肾病患者应该积极与医生沟通,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而不是盲目遵循各种未经证实的“饮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