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直转”让货物状态“一键切换”
“区内直转”让货物状态“一键切换”
近日,在某综合保税区的保税仓库内,工作人员正忙着用叉车将进口红酒从仓库的保税货物区移至非保税货物区。
“这是一批来自澳大利亚的干红葡萄酒,共计22.9吨。多亏了综保区的‘区内直转’业务,让咱不用迈出仓库半步,只要完成报关手续,就能实现从‘保税状态’到‘非保税状态’的转变,真是又快又方便。”
眼前这座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保税仓库,被划分为保税货物区、非保税货物区和待检区。
“过去将保税仓储货物转为非保税货物,需要先申报报关单,安排车辆将货物运送至综合保税区卡口,等车辆过了卡口出区,再通过分类监管货物通道返回区内,卸到企业非保税仓库,才能完成货物状态的转换。”
今年年初,该综合保税区开始实行“区内直转”。当区内实施分类监管的非保税货物申报转为保税仓储货物时,或者保税仓储货物办结海关手续后申请以分类监管方式继续在区内存储时,只要完成报关手续,就能直接核增核减海关账册,不必让实货进出卡口。
通过“区内直转”业务,企业在仓储费、运输装卸费、货物损耗等方面大致能节省60%,一年能节省80万元左右。“不光省了钱,时间成本也大大缩短,原来一车货装车出区再入区卸货得半天时间,现在搬运一次仅需10至20分钟。”
“数据跑路”怎么实现?
在某综合保税区的业务大厅内,工作人员正耐心地为企业负责人详细讲解。
“只需在线上把相关单证申报好,就能实现‘一键切换’。”工作人员介绍,企业要开展“区内直转”业务,需要使用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先按规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报关单、保税核注清单并分别标注“区内直转”,随后将相关货物存放至待检区,并按规定办理核放单申报手续。海关完成验放手续后,企业即可将完成状态转换的货物移至非保税货物区。
“‘区内直转’业务是海关总署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
2023年12月20日,海关总署公布并实施了《关于优化综合保税区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的公告》,支持在综合保税区率先实施保税货物与分类监管的非保税货物“区内直转”业务。
政策给力,企业受益。今年1月至今,该综合保税区内已有3家企业完成10批次分类监管货物“区内直转”业务,涉及货值8000多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