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北馆重磅回归,镇馆之宝重出江湖!
湖北省博物馆北馆重磅回归,镇馆之宝重出江湖!
湖北省博物馆北馆经过一年半的升级改造后,终于焕新开放。这座武汉人习惯称为“老馆”的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展览布局,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镇馆之宝重出江湖
随着北馆的重新开放,一批因升级布展而暂别观众的镇馆之宝全面回归。这些珍贵文物包括郧县人头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云梦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加上南馆展出的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曾侯乙尊盘、虎座鸟架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湖北省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如今已全部亮相。
展览布局与参观路线优化
北馆开放后,南馆的排队情况略有好转,参观动线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原本仅限于“南进北出”的单向参观路线,现在调整为“两进两出”,即南大门、北大门均可入馆、离馆。更新后的北馆与南馆紧密相连,分为四层,从第二层起,每层依次以时间轴为序,展现湖北省古代、近代、现当代的人文历史。
北馆重点展品介绍
第二层:湖北古代文明展厅
郧县人头骨化石:这两具保存完好的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是世界上发现最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之一,为研究东亚直立人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
石家河玉人像:这些玉器只有纪念币大小,却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各种人物形象,展现了4000年前的神秘面庞。
崇阳铜鼓:这件3000多年前的铜鼓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鼓,也是现存唯一一件商代铜鼓,鼓身云雷纹和乳钉纹巧妙结合,顶部有弧凹形冠,宛如一只穿越古今的“铜鼓精灵”。
云梦睡虎地秦简: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代简牍,包含611支法律文书,是第一次系统发现的秦代律法,堪称两千年前的“公务员笔记”。
第三层:馆藏历代陶瓷展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这件元青花瓷带有人物故事图案,罕见地在四个海棠形开光内绘有“四爱图”,分别是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展厅采用大面积留白、精巧布光和简约背景,突显其精美绝伦。
清代精美瓷器:展厅还展出了从故宫博物院调拨而来的清代精美瓷器,覆盖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多个朝代。其中,“康、雍、乾”祖孙三代的瓷器特色鲜明,各具韵味。
第四层:湖北现当代英杰展厅
这一层展示了建党元老董必武、长征三号乙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等荆楚大地革命先烈、军旅名将、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泰斗的生平故事。
新增常设展:极目楚天
本次上新的《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展》将作为北馆常设展,从二层到四层,包含古代文明、近代风云、现当代英杰三个部分,深度展现湖北的历史文化脉络。
南北馆联动
北馆的通史展让我们完整地阅读“湖北”这本宝藏大书,南馆的主题展让我们记住“曾侯乙”“梁庄王”等荆楚历史的璀璨明珠,一南一北,横贯古今。通过展品,我们试图想象历史长河里这片土地上先辈们以及家园的模样,如此,故事得以生生不息而历久弥新。
文物保护与消防安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技能,营造安全环境,保护人类文化瑰宝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