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八个用笔技巧,让你走出书法的困境
掌握这八个用笔技巧,让你走出书法的困境
书法艺术的核心在于用笔,而用笔的关键则在于对笔锋的运用。从古至今,书法理论家们总结出了五十多种笔法,但这些繁复的术语往往让初学者感到困惑。本文将为您精简梳理八个最常用的笔法,帮助您走出书法学习的困境。
一、按与提
(1)按笔,是与“提”相对的重要的笔法。需要注意的是,按笔与顿笔虽然有联系,但不要把按笔简单的理解成顿笔,这里主要是指笔锋在起笔后进行中锋平动过程中,为了使笔画饱满的加力动作,多用于笔画疏、漏之处。
(2)提笔,顾名思义是与按笔相对的笔法,主要是指运笔和收笔过程和中使笔画瘦劲的方法。往往用在密处、险处。
概括的说,按笔就是让笔画变粗,提笔就是变细。按与提是相对的,也是相承的。古人所说的笔笔按、笔笔提,是指按笔的时候要有提的意识,不至于笔画潴留下坠;提笔的时候要实按,避免笔画发飘。二者也是所谓“锥画沙,印印泥”的重要体现。
二、蹲与顿
(1)蹲笔。不要简单的理解成顿笔,这是运笔过程中的一个调锋发力的动作,如同我们跳高或跳远之前,要先下蹲或向后倒退,然后再迅速跳起来;再譬如用锤子钉钉子,锤子即使举起来了,也要再往上举高一点然后落锤子,这些都是一个调整、蓄势再发力的过程。蹲的力度比顿要轻缓,重要的是蹲的过程要把笔锋调整过来,因为接下来的动作大多是收锋裹束,以承接下一笔。
蹲笔多用在点画的起止、转折之处,起处以藏头,止处可护尾。古人所谓的“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缓毫蹲节”就涵盖了这个道理。
(2)顿笔。是垂直方向中一个收笔发力的动作,也可以部分理解成蹲笔的延伸 ,多用于笔画的收笔,比如垂露竖等。
总之,蹲笔和顿笔都是用笔的过渡,要掌握好幅度和力度,避免结旮瘩形成牛膝等病笔。
三、挫与衄
(1)挫笔。直线运笔中笔锋改变直线方向、欲行还留的状态,也是蹲笔和顿笔的延续,多用在转折之处,来承接上一个动作。简单的说就是笔在运行中需要改变方向的时候,在蹲或顿笔的过程之后,要稍微提笔,往回挫动一下,以求调转中锋使点画转折分明。
(2)衄笔。是顿挫之后的承接,泛指回锋逆转,多用在出勾和收笔处。譬如颜鲁公的“力士脱靴”就是衄法的经典。
衄挫之法是一气呵成的用笔动作,要干脆利落,不能迟疑露怯。
四、转与折
(1)转笔。转者,画圆也。通俗的说转笔就是圆笔,有人曾经概括成方转和圆转两种形态是不科学的,方转就是折笔,与转没有关系。
转笔多用在笔画曲折、转角部分,最常用的方法是绞锋(也称强转)、暗过两种方法。
绞锋就是利用指腕强制性的裹住笔锋,基本没有其它附加动作一线贯通来完成笔画,使其弓曲而有力。
暗过就是在圆转的转角部分,有提笔的动作,欲断还连,如“折钗股”。
(2)折笔。折笔就是笔锋大幅度改变方向,说白了就是方笔。方笔的特点是棱角分明,使笔画如刀切般方劲有力。
折笔大致有切、翻、撘接等方法。
切就是单刀直入无需藏锋,然后直接改变运笔方向;翻就是不必做其它调锋动作,直接换另一个锋面转向运笔,;撘接就是用单独的两笔来完成。
小结:初学者需要理解的是,汉字没有一个点画是独立的 ,也没有一种笔法是单独的,它们都是相互顾盼、起承转合的,要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不断的去体会、磨练,才能真正理解、掌握书法之道。
在书写过程中,不要频繁掭笔,要习惯在纸上调锋,要一笔写完一个字,然后再尝试写一个字组或一句话,要保持书写的连续性,这样才能产生行气。
书写的节奏感是由轻重缓急决定的,调锋的部分就是发力点,调锋时候要慢,发力的时候要毫不迟疑,速度要快。
本文依据中书协青岛培训基地课纲研讨会整理,因文字水平和个人理解能力有限,谬误之处望同道老师斧正,不胜感谢!不胜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