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数字经济与女性就业:基于性别就业差异视角的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数字经济与女性就业:基于性别就业差异视角的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07/6014200110011005.shtm

近年来,女性劳动参与率逐年下降,就业市场性别歧视现象有待解决。本文使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女性整体就业以及不同就业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女性整体就业,对女性从事非农业工作、第二职业或副业均有提升作用;相比男性,数字经济对女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有效缓解了性别就业差异和收入差距;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在个人层面能提升女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地区层面能提高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女性就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女性就业、缓解性别就业矛盾,是目前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阶段,“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问题越发凸显,特别是女性劳动者,在就业时比男性劳动者更容易受到个人生理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而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导致女性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从1990年的73%下降到2021年的62%。2014年全国妇联调查指出,中国女性就业层次偏低,53.2%的女性从事的是技术含量和经济收益相对偏低的农业工作,比男性高8.9个百分点。那么,如何推动女性就业?其中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上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为改变女性就业情况、缓解性别就业差异提供借鉴意义。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的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高达9.7%,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形态。其中,新产业结构和就业形态所引发的要素重组升级、再配置问题分别存在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替代效应是指数字经济带来的智能化使得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被替代;创造效应则是指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数字经济将催生出一大批跟数字技术有关的专业技术人 员和服务人员,通过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升级和行业结构升级降低不充分就业。

上述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将对女性就业可能产生抑制和促进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数字经济创造了新职业,增加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使人们的工作场地和时间变得富有弹性,从而赋予女性职场新的机遇和可能;此外,数字经济还增加了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女性可以通过远程教学、知识共享等方式提升就业技能。另一方面,女性在那些能够使她们在数字专业领域(例如计算机、数学、通信技术)表现出色的学科入学率相对较低,导致就业时存在性别歧视;同时,自动化、人工智能的冲击导致机器替代人的现象出现,而现存劳动力市场并未存在吸收大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