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闽南语连接闽南与闽南人精神世界
用闽南语连接闽南与闽南人精神世界
对很多闽南人来说,闽南语才是真正的“母语”,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自幼习得,影响了思维习惯,并与多年的成长记忆糅合在一起。正因为如此,闽南方言里有许多无法被取代和割舍的东西,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情感。
愿过去的声音成为未来的回响,愿母语永远年轻。6月9日,说闽在念地咖啡迎来了五周年第一场沙龙分享会「回响:用闽南语连接闽南与闽南人精神世界」。
本场沙龙分享会由世晋青副秘书长丁雅丽担任主持
现场来了许多闽南语爱好者,其中不少是说闽的忠实用户,也有特地从宁德赶来晋江的曾南逸教授的粉丝……此次沙龙分享会为说闽五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亦是说闽首次尝试在线下举办沙龙。我们欣喜于大家的支持与热情参与,也感动于大家对闽南语抱有的热忱之心。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下这场精彩的沙龙分享会,倾听说闽的成长故事,沉浸式感受闽南语的魅力。
沙龙开场,说闽特别邀请了说闽学术顾问、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南逸,厦门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厦门大学智能语音实验室团队成员许彬彬分别为大家带来闽南语主题分享《四个福建话(闽语)的古汉语词》及《AI闽南方言保护与方言传承》。
闽南语作为古汉语 “活化石”,背后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曾南逸教授考证了“舍”“藉”“夥”“过”四个古汉语词在各个时期的读音与字义的演变,再一次为我们展现了闽南语的古朴魅力。
闽南语要如何才能长久地保存下去呢?许彬彬教授所在的厦门大学语音智能实验室团队开发的闽南语智能语音对话系统或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她向大家介绍了该系统的开发、测试、升级与落地,并表达了希望透过AI能更好地传承与保护闽南方言的愿景。
由古溯今,在感受闽南语悠久历史的同时,也让大家不禁感叹AI技术的进步,我们才得以借助科技手段留存这门古老的方言。
精彩的闽南语主题分享过后,说闽与大家一起观看了说闽五周年短片《我们如此深爱闽南语》,回顾说闽的成长与蜕变。
五年来,有许许多多闽南语爱好者在说闽这个空间里温暖交会,说闽见证了不同世代闽南人的传承故事,感受到了闽南这片土地的脉动。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生长过程:一开始种下一颗种子,最终和大家共同塑造了如今的说闽,并且日益茁壮。
在这个生长过程中,有无数值得说闽感谢的人:像是最开始种下种子的人——世晋青永远荣誉会长许华芳先生;悉心照料,让它能破土发芽、茁壮生长的一代又一代 “花农”;当然也少不了那些不时就来施肥浇水的朋友……
在沙龙的最后,我们现场连线了星野学社&念地咖啡创始人、新加坡国立大学汉学专业博士生洪鑫诚及说闽知名闽南语up主、中国传媒大学跨文化传播方向硕士生陈宝龙,与曾南逸教授、许彬彬教授一同讲述他们与说闽的故事。
作为说闽初创团队的一员,曾南逸教授回忆起与华芳会长的谈话,他表示自己本来学的是食品专业,后来因着家乡情怀才开始研究闽南语和闽南文化,希望能将这个情怀传播下去,恰好华芳会长提出要打造一个闽南语公益App,他欣然应邀组建了说闽初创团队。
许彬彬教授同样拥有这样一份情怀,她与说闽的渊源也颇深,其所在的厦门大学语音实验室于2023年8月和世晋青心连心慈善基金会签订了《闽南方言智能语音》项目合作协议,携手共同推进闽南方言的传承与保护。
彬彬教授从事相关工作已经十年了,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挑战,闽南语口音众多,腔调各异,这就导致在语料收集与处理方面会有些问题,但在这一份情怀的促使下,团队一起坚持克服了困难。
除了情怀支撑,当然也需要人员与资本支撑,“其中最支持的就是世晋青、说咱闽南语团队,各方的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项目。”
曾担任说闽执行负责人的鑫诚,对于在说闽的这段经历亦是印象深刻。
“回首跟说闽的结缘,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2018年年底,因为曾老师(曾南逸教授)是我季延的学长,当时我们都在北京,有一次他刚好约我吃饭,就聊到这个话题,他希望多一些年轻的力量一起来组建这个团队。我们想要做的一些事情都很契合,(我)就决定去投入这个项目。”
尽管在初创期遇到很多困难,但是鑫诚提到,“我觉得能够有一个相对比较不卷的环境,让我们一起去尝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是非常难得的。所以真的很高兴(与说闽)结缘,也很期待说闽未来可以做得更好。”
在“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保护传承闽南方言?我们又该如何保护闽南方言?
曾南逸教授认为利用现代媒体来传播方言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他解释道:“一方面需要制定方言读音的标准,另一方面则要努力恢复方言原有的知识传播功能和日常娱乐功能。”
如果说曾南逸教授、鑫诚是第一次浇水施肥的初代“花农”,那么宝龙也可以算得上是“花农”团队中的一员。他在说闽创作发布了很多视频,由不知名up主慢慢成长为知名up主。
虽然是年轻一代,但是他对闽南语的保护与传承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如果要让年轻人重燃对闽南语的兴趣,就要用年轻态的口吻和表达方式去重新诠释方言(母语)。”
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宝龙认为闽南语的推广应该要与流行文化相结合,包括时下流行的音乐、影视剧、短视频甚至游戏,其实都可以成为我们母语的载体。
“相比于自上而下的制度化,我们更希望能够从家庭、菜市场、学校、社区、村落或者日常交际等场合,润物细无声地去感受闽南语的可见性和独有的文化魅力。”他觉得说闽未来可能需要多走入基层,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闽南语讲堂,也要走向海外,让更多海外闽南人感受自己祖籍地的语言与文化。
“当然这中间需要我们有更大量的年轻积极分子的参与”,宝龙希望有更多闽南年轻后生参与到闽南语及闽南文化的推广中。
中国话可以让你走的更远,而方言则会帮你找到回家的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精神上的闽南人”,拼尽全力向往远方,却又对故乡念念不忘。
因为闽南语里承载着的情怀,曾南逸教授、许彬彬教授、文侨老师、鑫诚、宝龙、诺舟……很多热爱闽南语、热爱家乡的闽南人聚集在了说闽,并为之努力。
说闽想传递给大家的不只是闽南语,还有滋养它生长的这片土地的历史和人文,以及它背后所链接的人情和生活。我们也希望能带动更多人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一起投入到传承与保护闽南语的使命当中。
闽南语凝聚着闽南这块土地上漫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情感记忆。当我们仍然可以用力地讲出一句地道的闽南语,又或者唱一首闽南语歌的时候,我们也许就可以跟过去闽南人世代积累的珍贵记忆产生连结,也给自己的心,留一条回转土地的归乡路。
沙龙回顾视频
回看说闽第一场五周年沙龙分享会直播
可至视频号“说咱闽南话APP”
第二场沙龙将在6月22日开启
我们不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