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刘靖教授:从机制到干预,全方位解读肥胖相关高血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刘靖教授:从机制到干预,全方位解读肥胖相关高血压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5A08PXD00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二者常合并存在。肥胖可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增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难度,同时促进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聚集,加重心脑血管损害。本文整理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在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上的精彩分享,详细介绍了肥胖相关高血压的机制和干预策略。

肥胖相关高血压的机制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及时有效的管理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首先,肥胖不仅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的上游因素,而且能通过影响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活化,启动体内炎症过程,增加氧化应激水平,加剧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血管功能损害,这些都是血压升高的重要推动力(图1)。

图1 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

其次,腹部脂肪的沉积对肾脏造成压迫,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的进一步活化,增加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引起血压上升。因此,RAAS激活、交感激活等被认为是肥胖相关高血压的核心机制,几乎参与了肥胖相关高血压的全部过程(图2)。

图2 肥胖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

总体而言,肥胖相关高血压的潜在病理生理过程包括:RAAS活化,交感系统激活,水钠潴留,慢性肾脏损伤,压力、化学感受器敏感性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脂肪因子(脂联素、瘦素)失衡等。

肥胖相关高血压的治疗

1.基础药物

在药物治疗方面,RAAS抑制剂和交感受体拮抗剂(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作为肥胖相关高血压的基础治疗选择。在此类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可有效控制多数患者的血压。

在合并肥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特定人群中,不同降压药物的应用指征不同(图3)。

图3 肥胖、代谢异常患者降压药物的基础选择(RAAS抑制剂)

2.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和肥胖治疗中效果显著,这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体重¹。而减重对于心血管风险改善至关重要,当减重≥15%时,有望带来心血管结局的改善。

GLP-1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多重效应来发挥减重作用,如①通过中枢抑制产生饱腹感,降低患者对食物的需求;②抑制胃排空,减少进食;③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等多种机制发挥减重作用(图4)。此外,前期的基础研究也表明,这类药物还能够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减轻炎症状态,从而产生综合的心血管风险改善效应。

图4 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多效性:减重作用

除减重外,目前我们还比较关注GLP-1受体激动剂的降压作用。实际上,GLP-1受体激动剂的降压作用是伴随体重下降而自然发生的。既往研究显示,随着体重的下降,司美格鲁肽组患者的血压也存在明显降幅²。除司美格鲁肽外,利拉鲁肽等其他GLP-1受体激动剂同样显示出一定的降压效应(3-6.2 mmHg)。然而,目前GLP-1受体激动剂的降压效应多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证实(相关研究多除外重度高血压患者)。

GLP-1受体激动剂降低血压的机制包括:

  • 通过心房GLP-1受体介导的cAMP-EPAC-ANP途径,促进心房肽(ANP)的分泌和活化,并引起血管扩张;
  • 在近曲小管中,通过依赖和非依赖的ANP-Na⁺/H⁺机制影响Na⁺排泄;
  • 通过NO介导的环磷酸鸟苷(cGMP)通路来实现平滑肌放松和血管扩张;
  • 通过Akt-eNOS通路促进内皮释放NO;
  • NO介导的内皮扩张机制;
  • 通过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来促进体重减轻。

3.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

除了可以安全有效地降糖和改善心血管结局之外,SGLT2抑制剂也能够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日本的研究显示³,在常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基础上联合SGLT2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血压。

图5 SGLT2抑制剂对于血压的影响

SGLT2抑制剂降低血压的机制包括:

  • 渗透性利尿;
  • 轻度排钠作用;
  • 通过更好地控制血糖来减少氧化应激,从而间接影响NO释放。

4.代谢手术治疗

除药物治疗策略外,代谢手术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严重肥胖患者的体重,从而降低血压。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胃束带术、胃旁路术、胃成形术、胆胰旷置术/十二指肠转位术、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等。研究发现,不同减重手术后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情况均显著提升,提示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除应用传统的降压药物、减重治疗药物外,还可进行代谢手术,来提升血压达标率。

结 语

肥胖是高血压等全身慢性疾病的上游危险因素,其导致高血压的机制非常复杂,可涉及炎症、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RAAS及交感系统激活等。

治疗肥胖,降低体重本身可以降低血压,但仍有其他机制参与。在进行肥胖相关高血压治疗时,可在传统降压药物基础上,考虑联合有足够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或代谢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专家简介

刘靖 教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高血压与 心血管代谢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
  •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及心血管代谢异常、血栓 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及心血管药物与器械临床试验。
  • 作为牵头人及主要执笔人主持撰写中、英文版《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夜间 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国家卫健委《县域血脂异常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等多部共识、诊疗 规范,撰写中、英文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 现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高血压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秘书长;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 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学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 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预防管理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心血 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 委员。兼任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委员会委员、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血管药物治疗工作组及欧 洲高血压学会血压监测工作组委员。
  • 现任 Journal of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Research、Clinical Hypertension、 《中华高血压杂志》、《慢性病学杂志》编委;Cardiovascular Drugs and Therapy、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中国预防医学》等期刊审稿人。

参考文献:

  1. Wadden TA, et al. Effect of Subcutaneous Semaglutide vs Placebo as an Adjunct to Intens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Body Weight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The STEP 3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1 Apr 13;325(14):1403-1413. doi: 10.1001/jama.2021.1831.

  2. Kario K, et al. Twenty-Four-Hour Blood Pressure-Lowering Effect of a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Uncontrolled Nocturnal Hypertension: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ACRA Study. Circulation. 2019 Apr 30;139(18):2089-2097.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7076. Epub 2018 Nov 29.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