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类综艺,如何走出"黑红"怪圈?
演技类综艺,如何走出"黑红"怪圈?
《演员请就位 第三季》开播以来,引发广泛关注。节目通过争议性选手的引入和导师的犀利点评,成功吸引观众眼球。然而,这档节目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娱乐性和专业性、如何走出"黑红"怪圈的挑战。
流量与专业:《演员3》的破局尝试
节目开播前,姚笛的"消失"引发热议。开播后,杨子、刘梓晨等争议性选手的表现成为讨论焦点。这些争议性选手的加入,不仅为节目带来了流量,也让观众得以一窥当下演艺圈生态的真实面貌。
然而,节目组并未止步于制造话题。强大的导师阵容和对演技本身的专注,展现了节目在流量之外的坚持。陈凯歌、章子怡、于佩尔等导师的专业点评,尤其是陈凯歌关于"举重若轻"的指导建议,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本季节目在赛制上也进行了优化,试图还原影视行业真实的选角过程。演员分组试戏、多维度评判等环节,让观众得以看到演员生态的全貌。法国著名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加盟,更是体现了节目制作方在国际化方面的努力。
技艺类综艺的发展悖论
回顾近年来的演技类综艺,不难发现这类节目普遍面临评分低迷的问题。从《演员的诞生》到《无限超越班》,这些节目在追求话题性和专业性之间往往难以平衡。
这类节目往往通过引入争议性选手、制造导师与学员间的冲突等方式来吸引观众,但这也导致表演本身逐渐沦为陪衬。观众往往记住的是导师的毒舌点评,而非演员的演技展示。
市场需要新鲜血液,内容破局需回归初心
市场并不缺乏对演技类综艺的需求,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制作初心。韩国的《演员学校》和中国的《戏剧新生活》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成功模式:前者通过高强度的专业训练选拔新人,后者则通过去综艺化的创作模式,让演员回归舞台本质。
《演员请就位》系列的出发点是为默默精进的演员提供展示机会,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如何在保持节目吸引力的同时,真正提升演员的演技水平,仍是节目组需要思考的问题。
资深经纪人Sam表示,当下市场上的演员储备已经过剩,但真正踏实磨炼演技的新人仍然稀缺。演技类综艺作为经纪公司的重要合作内容,需要在追求话题性的同时,避免对新人演员造成负面影响。
《演员请就位 第三季》的开局虽然充满争议,但其在赛制创新和导师阵容上的努力值得肯定。如果节目能够回归探索和提升演员演技的初心,为新人提供被看到的舞台,或许能够为演技类综艺开辟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