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要点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要点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需要争分夺秒。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要点,包括紧急再灌注治疗、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心律失常处理等关键治疗方法,以及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和急救措施,帮助您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
紧急再灌注治疗
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发病12小时内,尤其是起病3小时内,应尽快实施再灌注治疗,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主要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通过心导管技术将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部位,撑开血管,恢复血流,具有开通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溶栓治疗则是通过遵医嘱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贯穿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全程,抗血小板药物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同时联合使用P2Y12受体拮抗剂,进一步增强抗血小板效果。抗凝治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扩大。
心律失常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并发心律失常,需及时处理。对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可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电除颤,同时给予心肺复苏。
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胸痛症状。但要注意,对于收缩压低于90mmHg、心率低于50次/分或高于100次/分、有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若无禁忌证,应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缺血发作,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的风险。一般在发病24小时内开始使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注意事项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如持续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休息不能缓解。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原地休息,避免活动,等待救援。
在等待急救车到来和转运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如有条件,可进行简单的生命体征监测,如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等,并及时告知急救人员。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本文原文来自优来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