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斗穷、二斗富?你的指纹,竟然藏着这些秘密
一斗穷、二斗富?你的指纹,竟然藏着这些秘密
“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这句童谣中的“斗”和“簸箕”分别指的是手指上的圆圈形纹路和非圆条纹。虽然指纹与财富无关,但最新研究表明,指纹可能暗含健康信息。
一项新研究表明,指纹虽无关穷达,但或许暗含着健康信号。皮肤纹路受关键肢体发育基因影响,与生长发育及疾病有关。
奇妙的手指“图案”
指纹是手指皮肤上凹凸不平的纹路,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除了将其作为每个人的生物“身份证”外,关于其背后基因密码的研究并未得到重视。人类的指纹花纹是如何形成的?何种基因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指纹这类表型的形成是否存在某种生物学机制?
为解开这些谜团,几个研究团队对此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较大样本人群进行分析,精确量化了多个族群的指纹花纹。
他们分析了几百万个遗传位点和指纹花纹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人类肢体发育相关基因在指纹花纹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指纹的形状——无论是‘斗’还是‘簸箕’,均受到负责肢体发育的基因的影响。”研究人员说,“这是多种表型相互关联并受相同基因影响的典型案例。”
指纹图案通常被分为3种类型:弓型、环型和螺旋型。胎儿3个月时,这些“沟”和“脊”开始在手指和脚趾上形成。科学家怀疑,指纹的进化可能是为了便于抓取物体和感知其纹理,但这些图案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仍然不得而知。
基因“掌控”指纹
为弄清指纹花纹表型与哪些基因有关,其背后有着怎样的遗传学机制,研究人员从与指纹花纹表型相关的遗传变异位点入手,对23000多个个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扫描与多群体荟萃分析,从中识别出43个与人类指纹花纹相关的遗传基因座。
他们观察到,这些基因显著富集在肢体发育与形成的相关通路上,而非皮肤发育相关通路。
这一发现令团队欣喜不已,因为这证明了指纹相关基因通过调控肢体发育来影响指纹花纹的形成。
通过多表型关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指纹花纹与手指长度比例紧密相关,二者拥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如小指相对较长,掌长则相对较短,双手斗形花纹越多;食指远端指节(指纹形成处)越长,斗形花纹则相对越少。
新范式带来“导航图”
“我们不知道基因是如何形成指纹图案的,但它可以由胚胎组织掌垫上的生长力量来决定。掌垫在不同指纹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说,“随着胎儿手部的生长,手掌和手指会伸展拉长。这些力会把螺旋纹路变成环形纹路。”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EVI1与白血病患病风险有关。科学界已经发现皮纹表型与许多先天遗传性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如,唐氏综合征患者可能会有断掌、跖纹中拇趾球区胫侧弓状纹等特征。
他们认为,该研究为肤纹及人体其他表型与疾病的关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望发现宏观与微观表型之间的联系与作用机制,使“看手相识疾病”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