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诺如病毒呕吐物处理指南:科学防控,防止疫情扩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诺如病毒呕吐物处理指南:科学防控,防止疫情扩散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8105269_121106822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引起急性胃肠炎的RNA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多人集中发病。本文将详细介绍在发生呕吐情况时,如何科学正确地处理呕吐物,以有效防控诺如病毒的传播。

物资准备

学校应日常储备一次性呕吐袋、呕吐污染物应急处置包(内含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一次性隔离衣、废物袋、消毒干巾、消毒湿巾等)、可拆卸式短柄拖把等,用作呕吐物处理。做好消毒剂、洗手液、手套、口罩、紫外线消毒灯等常用防疫物资的准备,洗手处配备足量的洗手用品。建立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学校清洁消毒工作。

呕吐污染物应急处置包(示例)

处理原则

当学校发生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呕吐时,应由接受过培训的教职员工进行规范处置,不得由儿童(学生)执行,严防因处置不当造成病毒扩散或疫情蔓延。

处理流程

疏散人员

发生病例呕吐后,首先应将现场无关人员进行有序疏散

  1. 呕吐发生在室内

如呕吐发生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房间内,将呕吐病例以外的人员疏散至房间外

  1. 呕吐发生在公共区域

如果发生在楼道等公共场所,则让无关人员不要围观、远离呕吐物,尽可能向上风区或其他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

病例管理

指导病例尽量将续发的呕吐物吐至一次性呕吐袋。人员疏散后,将病例送至医疗机构就诊或暂时转移至单独的隔离房间休息。

  1. 清理病例身上的呕吐物

如果病例衣物和鞋子沾有呕吐物,陪护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用消毒湿巾清理掉呕吐物,避免洒落或沾染造成环境污染。

  1. 避免近距离接触

陪护人员避免近距离接触病例,陪护完成后要做好手部清洗消毒

消毒准备

  1. 做好个人防护

清洁消毒人员要佩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橡胶手套、一次性帽子、工作服、一次性防水鞋套。


2. 开窗通风

如果呕吐发生在室内,消毒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后,开窗通风

  1. 消毒药物配制

常用消毒剂为含氯消毒剂,目前常见的有粉剂(漂白粉)、片剂(泡腾片)、水剂(84消毒液)等,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应按照包装说明进行消杀药物的配制

建议配制3份药物

1份药物浓度(有效氯含量)不低于5000mg/L,用于呕吐物处理

2份药物浓度(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1份用于环境消毒、1份用于工作结束后个人防护用品的消毒

呕吐物处理

  1. 浸泡、覆盖

用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浸泡配好的消毒药物(有效氯含量不低于5000mg/L)后取出,将呕吐物表面完全覆盖

  1. 清理

小心移除到装有配好的消毒药物(有效氯含量不低于5000mg/L)的垃圾袋/专用垃圾桶中浸泡30分钟,随后可做废弃处理。

注意,不要直接用拖布或抹布清理

  1. 马桶、便池的呕吐物处理

对于马桶或便池内的呕吐腹泻物,应先用含氯消毒粉(如漂白粉)均匀撒在上面(包括周边)进行覆盖,马桶盖上马桶盖,作用30分钟后用水冲去

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接触污染物,应将呕吐物清理干净不留残渣,操作时应小心避免产生飞溅和扬尘。

环境消毒

  1. 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消毒

用配制好的药物(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对呕吐物污染的地面、桌椅、墙面等进行擦拭消毒。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建议擦拭2遍,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拖)拭干净。

  1. 病例所在班级环境消毒

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消毒作用30分钟后桌椅用清水擦(拖)拭干净。在消毒过程应尽量避免产生飞溅和扬尘。

  1. 公共场所消毒

24小时内对单位内的其他公共场所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消毒

后续处理

  1. 个人防护物品处理

脱下手套,进行手部消毒。取下其他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均须浸泡在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不低1000mg/L)中至少30分钟一次性的个人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口罩、手套等)作废弃物处理,其他防护用品在彻底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处理完成后,再次进行手部清洗消毒,用流动的清水和香皂(或洗手液)采用6步法进行清洗。

  1. 消毒用品处理

消毒完毕后,所有抹布、拆卸出来的拖把布条(板)、拖把柄等清洁用品都要用消毒水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1. 消毒记录

在每次消毒结束后,要对本次消毒过程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消毒工作的时间、场所、消毒的部位、使用的药物名称和剂量浓度、工作人员等。

  1. 健康监测

消毒工作结束后,开展消毒工作的人员要做好3天的个人健康监护,期间一旦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做好个人隔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