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警惕抗结核性药物肝损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警惕抗结核性药物肝损伤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389349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而抗结核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抗结核性药物肝损伤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高危因素、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措施。

什么是抗结核性药物肝损

抗结核性药物性肝损(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是指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所致的病理过程。这种损伤可以表现为无症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也可呈急性肝炎表现,甚至发生暴发性肝细胞坏死,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慢性肝炎。多发生在用药后1周至3个月内,高峰期出现在1-2周或2个月左右。

哪些抗结核性药物易发生肝功能损害

引起肝损害的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氨,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其次是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的药物。

抗结核性药物肝损的高危因素

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与药物使用剂量、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以下高危因素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合并肝脏疾病史、艾滋病、糖尿病、老年人、女性、营养不良、熬夜、酗酒等。专家建议高危人群每1-2周复查肝功能。

抗结核性药物肝损的表现

消化道症状

可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乏力等。

肝功能异常

通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

黄疸和肝大

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以及肝脏增大的体征。

因此,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初期(治疗前8周),若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察觉药物性肝损害,及时就医调整化疗方案,以减少和避免药物性肝病的不可逆状况发生。

如何评估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

药物性肝损伤按严重程度分级一般可以分为轻度肝损伤、中度肝损伤、重度肝损伤、急性肝衰竭、致命肝损伤五个等级:

  1. 轻度肝损伤:肝功能出现轻微异常,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
  2. 中度肝损伤: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患者出现乏力、发热、纳差等明显的临床症状。
  3. 重度肝损伤:患者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进一步升高,同时症状进一步加重,需要住院进行治疗。
  4. 急性肝衰竭:患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极度升高。
  5. 致命肝损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有死亡的风险,或需要通过肝移植来治疗。

如何预防抗结核性药物肝损伤

  1. 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当常规监测肝功能变化,一般用药初期应1-2周检测肝功能,治疗过程中每个月至少复查一次肝功能。
  2. 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
  3. 戒酒戒烟,避免劳累和熬夜。
  4. 饮食清淡,少时油腻和油炸食品。
  5. 每天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提升身体素质。
  6. 定期随访。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9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9, 42(5): 343-356.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