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薯繁育、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加工为一体!呼和浩特:马铃薯产业链结出丰硕果实
种薯繁育、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加工为一体!呼和浩特:马铃薯产业链结出丰硕果实
2024年,呼和浩特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7.7万亩,产量预计73.45万吨。目前,马铃薯已成为呼和浩特市重要粮食作物和具有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产业,基本形成集“种薯繁育、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加工”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布局。
记者12月13日从呼和浩特市农牧局了解到,2024年呼和浩特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为67.7万亩、产量预计73.45万吨。目前,马铃薯已成为呼和浩特市重要粮食作物和具有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产业,基本形成集“种薯繁育、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加工”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布局。
呼和浩特市积极落实支持政策,2023—2024年累计下达补贴资金1.0723亿元,鼓励马铃薯种植;实施耕地轮作补贴,对轮作倒茬马铃薯的支持补贴资金195万元。基本形成了“种薯、加工薯、鲜食薯”三薯并重和“科研、种植、加工、窖储、销售”五路并进的发展格局。全市现有种薯企业4家、加工企业11家,马铃薯物流仓储大中型企业6家,小型物流仓储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共300多家。
和林格尔县黑老夭乡农民秋日抢收马铃薯
呼和浩特市注重良种繁育,着力发展种薯产业。依托现有旭丰、全丰等4家制种企业,今年共落实制种面积12285亩,预计制种单产3680公斤左右,销售价格2.9元/公斤。与2023年相比,制种面积扩大了5385亩,预计制种单产增加1000公斤左右。制种基地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黑老夭等地,这些区域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优良,病虫害侵害少,疫病传播速度慢,繁育的种子纯度高。
立足地域优势,提升规模化水平。在武川县建设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5个,全面落实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种植面积0.5万亩,全县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达90%以上,稳步构建标准化种植体系。按照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规划,在武川县建设商品薯生产基地150个,连片种植25万亩;种薯基地10个,连片种植0.5万亩;有机马铃薯种植基地40个,连片种植10万亩;加工薯种植基地2个,连片种植0.5万亩。同步加强对马铃薯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防治技术研究,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
强化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投产达效。赛罕区依托简耕科技数字化种植技术落地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马铃薯示范区,利用生长健康监护系统服务种植户种植面积约16075.1亩,项目区亩均为农户节水超过30%,节肥超过20%,亩均降本500到700元,亩均增产31.5%。武川县依托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结合“无底肥”、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控预警系统等技术,达到项目区平均亩产3800公斤,节本增效500元。与当地普通种植模式相比,商品薯率提高5%以上,增产增效5%以上,辐射带动面积50000亩。
和林格尔县黑老夭乡农民秋日抢收马铃薯
突出精深加工,建立健全营销体系。依托和林县华欧、武川县薯元康等淀粉加工龙头企业,提升马铃薯精深加工能力,重点推动薯元康全粉和法式薯条精深加工项目、华欧淀粉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及新建汁水蛋白提取项目、川宝净菜加工等项目投产,马铃薯就地消化能力提高15%,有效解决“高产低销、优质低价”等问题。立足上秃亥乡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发挥加工龙头企业上联种植、下延流通的中轴作用,支持马铃薯净菜加工厂建设、马铃薯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乡内马铃薯加工业产值1.36亿元,同步推动马铃薯“互联网+”发展,助推马铃薯“触电上网”,马铃薯电商企业达到36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6500万元,已形成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现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