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62007641.html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主要由过敏原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引起。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暴露量,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性鼻炎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治疗方法、原理、适应证、注意事项及效果评估等。


过敏性鼻炎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由过敏原激发,引起机体免疫反应。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刺激B细胞产生IgE抗体,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IgE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等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可伴有眼部症状如眼痒、流泪等。根据过敏原的种类和发病时间,过敏性鼻炎可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主要由花粉等季节性过敏原引起,发病具有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由尘螨、动物皮屑等常年性过敏原引起,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症状、体征以及过敏原检测结果,可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具体标准包括:具有鼻痒、喷嚏、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鼻腔黏膜苍白、水肿等体征;过敏原检测阳性等。

鉴别诊断

过敏性鼻炎需要与感冒、血管运动性鼻炎等疾病进行鉴别。感冒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病程较短;血管运动性鼻炎则与温度变化、刺激性气体等因素有关,过敏原检测阴性。

流行病学特征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有关。遗传因素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也可诱发过敏性鼻炎;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室内装修等也可能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产生影响。

免疫治疗原理及适应证

免疫治疗原理

免疫治疗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暴露量,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性鼻炎症状。其主要机制包括:

  1. 诱导免疫耐受: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暴露量,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性鼻炎症状。
  2. 调节免疫平衡: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抑制Th2细胞活化,减少IgE产生,恢复免疫平衡状态。

适应证与禁忌证

免疫治疗适用于中至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特别是常年性、持续性发作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希望减少药物使用量者等。禁忌证包括严重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妊娠期妇女;对免疫治疗药物过敏者等。

患者选择与评估流程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确定是否适合免疫治疗。评估流程包括初诊评估、治疗前评估、治疗中评估和治疗后评估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

预期效果及风险告知

免疫治疗可减轻或消除过敏性鼻炎症状,减少药物使用量,提高生活质量;长期治疗可改善过敏体质,降低复发风险。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等;严重过敏反应如哮喘发作、过敏性休克等;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等。医生会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风险及应对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接受治疗。

免疫治疗方法与技术

皮下注射免疫治疗

通过皮下注射过敏原提取物,逐渐增加剂量,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注射前需进行过敏原检测,注射后需观察30分钟。适用于尘螨、花粉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总体疗效较好,但存在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

舌下含服免疫治疗

将过敏原提取物滴于舌下,通过口腔黏膜吸收,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适用于尘螨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需每天固定时间含服,含服后避免进食和饮水一段时间。疗效与皮下注射相当,但安全性更高,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鼻腔局部应用免疫治疗

将过敏原提取物直接喷入鼻腔,通过鼻腔黏膜吸收,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适用于多种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鼻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喷药方法和剂量。疗效确切,局部不良反应较少,但需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鼻腔干燥。

其他新型免疫治疗方法

  1. 重组过敏原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重组过敏原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更持久的免疫耐受。
  2. 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免疫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免疫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剂量调整与疗程安排

初始剂量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初始剂量。逐渐增加剂量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疗程安排根据患者病情和免疫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疗程安排,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头痛等,多数为轻度至中度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冷敷、口服抗过敏药物等。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向患者详细介绍免疫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度和依从性。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访计划及效果评价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等,确保患者病情的及时了解和处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免疫治疗效果,进行客观的效果评价,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儿童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儿童患者。根据儿童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免疫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儿童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妊娠期妇女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

适用于妊娠期妇女出现严重的过敏性鼻炎症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在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免疫治疗药物,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老年患者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免疫治疗方案,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老年患者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加强支持治疗。

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免疫治疗

适用于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和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湿疹等。在制定免疫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过敏性疾病,选择具有多重抗过敏作用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各种过敏性疾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效果评估及长期管理

短期和长期效果评估指标

短期效果评估指标包括症状改善程度、药物使用量减少情况等,通常在治疗后数周至数月内进行评估。长期效果评估指标包括长期控制情况、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可能需要数年的随访数据来进行全面评估。

复发预防策略

通过环境控制、饮食调整等方式,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以降低复发风险。在出现复发迹象时,及时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干预,以减轻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针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采用免疫调节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以纠正免疫失衡状态。

监测与随访

监测指标包括症状评分、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肺功能检查等,以便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并发症监测过敏性鼻炎可能并发哮喘、鼻窦炎等疾病,因此需要密切监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定期门诊随访建议患者定期到门诊进行随访,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