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的跨学科思维模型:我们到底该怎么理解与掌握它?
芒格的跨学科思维模型:我们到底该怎么理解与掌握它?
导读:查理·芒格的跨学科思维模型是投资界和商业界广为推崇的一种思维方式。然而,这种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本文将通过澄清常见的误解,结合芒格本人的阐述,为你揭示这一思维模型的真谛。
而作为后来者的我们,要想真正的学习并践行这套思维方式,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基础)——准确的理解什么是“跨学科思维模型”?
本篇文章便来探讨:“跨学科思维模型”它不是什么?而更有可能是什么?以及正确掌握它的路径可能是什么样的?
误解1:它是一个搜集与背诵的过程
在《穷查理宝典》第二章,“多元思维模型”的篇幅中(中文版P80),作者考夫曼,有如下一段描述:
“查理试图发现与他的每个投资项目相关的宇宙,他所用的方法是牢牢地掌握全部——或者至少大部分——候选待投资公司内部及外部环境相关因素。只要得到正确的收集和组织,他的多元维模型(据他估计,大概有100种)便能提供个背景或者框架,使他具有看清生活本质和目标的非凡洞察力。我们在本章中更想指出的是,他的模型提供的分析结构使他能把纷繁复杂的投资问题简化为一些清楚的基本要素。这些模型中最重要的例子包括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模型,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和化学的临界点、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以及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
透过这段话,便可以了解到,芒格的“跨学科思维模型”:
大约有100个;
每个模型,大致的内容为,“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数学的复利模型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便可以对芒格没有直接提出的模型进行补齐,然后一一对其作出解释说明。
如此有一类倾向,便将习得与掌握芒格思维方式的过程转化为收藏、收集的过程,而每个模型的内涵基本可以等同于一张精美卡片或者一句话。
于是,在各类媒体、网站、文章语境下的芒格思维模型,就如下图一般了,价值1.1元起。
而无论这100个模型内容是否准确,如果我们不加以思考,拿起这100张卡片直接学习背诵,大概率会与芒格所传播的思维方式大相径庭。因为掌握模型的本质并不在于找齐它们的这个结果,而是习得、领悟、实践、贯通(这每一种思想)的过程。
误解2:《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
该书的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是美盛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董事总经理。
他在听过芒格的“如何获得普世智慧”的演讲之后,深受“跨学科思维模型”的启发和感染,便写下了这本书。
那在这本书中,作者是怎么解读“跨学科思维模型”的呢?
他将各个学科中的某1-2个重要理论,强行与经济、投资、资本市场等领域进行关联。
举个例子,在生物学这一章节。作者选择进化论作为核心理论代表生物学,然后给出“用进化的概念看待市场,我们可以观察经济的选择法则”的表述。
而后的篇幅,首先对进化论以及达尔文的思想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罗列出包括马歇尔、熊彼得、托马斯库恩在内的经济学家的例子,而他们之所以被提及,仅仅是因为其只言片语中涉及到了“自然、创新、革命”等被作者认为是进化论所拥有的专属词汇。并感叹到,“或许我们应该原谅过去100年里经济学家没有完全接受进化经济学。毕竟进化本身就很难被察觉到”。
又比如,在物理学的章节,作者选择了物理学中的均衡理论,将其与有效市场理论进行关联,并且告知读者“我们要记住,法玛的有效市场理论是在被广泛接受的均衡理论的基础上才为人所接受的”。
诸如此类,不一一举例。
显然,这种关联的方式是将多个点连接到同一个点,而非真正意义的格栅网状结构,因为,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是怎么样的,作者没有陈述。
对于,这种将各个学科的部分重要理论与金融投资市场强行连接的方式,可能又陷入了另一条“找模型”的误区里面去了。
“跨学科思维模型”它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芒格自己的陈述中,找答案。
1、“基本的、普世的智慧是什么?嗯,第一条规则是,如果你们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们无法真正地理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物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你们就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
“你们必须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你们必须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你们也许已经注意到,有些学生试图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他们在学校中是失败者,在生活中也是失败者。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该段落来自于1994年芒格在南加州大学的演讲,《穷查理宝典P183-184》】
- 普世的智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理论框架,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事物;
- 这些理论即思维模型,你必须拥有一些模型,然后把你的经验(间接的和直接的)排列到这个模型框架上。这里应该是在强调思维模型需要理解以及实践,再将二者融会贯通。而不是应对考试般的死记硬背。
2、“思维模型是什么呢?这么说吧,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因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
“这些模型必须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因为你们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系里面发现人世间全部的智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诗歌教授大体上不具备广义上的智慧。他们的头脑里没有足够的思维模型。所以你必须拥有横跨许多学科的模你们也许会说:“天哪,这太难做到啦。”但是,幸运的是,这没有那么难——因为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就差不多让你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而在这八九十个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有了这样的基础知识之后,他们才能够精通某项专门的艺术,比如说选股票。”【该段落来自于1994年芒格在南加州大学的演讲,《穷查理宝典P184》】
- 思维模型的第一要义是,必须是多元的,而不能是少量的几个;
- 这些多元的模型,必须来自于不同的学科;
- 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大概需要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其中最最重要的模型,只有几个;
- 拥有了这一套相互联系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精通很多事物,挑选好的股票(公司),只是运用的场景之一。
3、Q:我想知道您从哪里找到了其他的模型?
芒格回答:学科的种类并不多,真正有用的思想也不多。把它们统统弄清楚会给你带来很多乐趣。此外,如果你通过亲自摸索去把它们搞清楚,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转述死记硬背,你对那些思想的掌握会比较牢固。
更重要的是,这种乐趣永远不会枯竭。我以前接受的教育错误得很离谱。我根本没有看过所谓的现代达尔文主义的著作。我看的书也很杂,但我就是没看过这类书。去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真是个白痴,居然连现代达尔文主义都没看过,所以我倒了回去,在牛津大学伟大的生物学家道金斯和其他人的帮助之下,我补充了这个流派的知识。【该段落来自于1996年芒格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穷查理宝典P285》】
- 习得一个模型(一个思想、一门知识)的最好方式是“ figure it out and do the outlining yourself”,即依靠自己弄明白并能提纲挈领的掌握它。而不是死记硬背其他人过度总结出来的清单、卡片;
- 而习得的过程是一个阅读及理解的过程,即阅读这门学科中伟大人物的著作与理论,这个过程没有捷径,也无法代替,20分钟听本书不能帮你收获任何智慧。
4、“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养成一个学科——比如说经济学——的思维模型,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笨方法。
遇到不同的公司,你需要检查不同的因素,应用不同的思维模型。我无法简单地说:“就是这三点。”你必须自己把它(投资技巧)总结出来,一辈子深种在你的大脑中。
如果你用的是许多学生使用的那种学习方法,那你将无法掌握你需要的那100种思想——那些学生学得很好,接着把知识丢回给他们的教授,到一个分数,然后就把知识清空,就好像放掉缸里的水,以便下次装更多水那样。如果这是你用来学习那100种思维模型的方法,在生活中将会一无所获。你必须认真学习这些模型,让它们变成你随时能够使用的本领。”【该段落来自于2001—2006年芒格在年会上讲话,《穷查理宝典P152》】
该部分,芒格阐述了,实践运用思维模型时的若干要点:
- 需要经常使用,并且是全部使用,让它们成为你随身的武器;
- 在运用模型处理实际问题或者研究某个对象时(公司),使用的方式会随着外部环境以及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具体是将哪几个模型放置在核心的位置,没有标答,而是需要你独立推导(derive)出来,如此才能深植于你的脑海中;
- 再次,强调应试式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于掌握多元化的思维模型。
5、“所以,如果你的教授不给你一个合适的多学科方法,如果每个人都想过度使用自己的模型,而没有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重要模型,你可以自己纠正这个愚蠢的行为。”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在幼儿园很小的时候就学到的:“那我就自己做吧,”小红母鸡说。【该段落来自《穷查理宝典P82》】
- 学习多学科的思维模型的方法和路径,并不绝对依赖于老师的教授(这里老师,亦包括芒格),而是可以独立的、自主的完成;
6、“他在几篇讲稿(尤其是第二、第三和第四讲)中详细地讨论了这些模型,它们是一个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依照信息行动的框架。”【该段落来自《穷查理宝典P79》】
“查理试图发现与他的每个投资项目相关的宇宙,他所用的方法是牢牢地掌握全部——或者至少大部分——候选待投资公司内部及外部环境相关因素。只要得到正确的收集和组织,他的多元维模型(据他估计,大概有100种)便能提供个背景或者框架,使他具有看清生活本质和目标的非凡洞察力。【该段落来自《穷查理宝典P80》】
通过这两段话,可知:
- 可以将跨学科的思维模型理解为一个框架或者一套算法。当其获得足够多的恰当信息,它便可以识别目标对象的本质与真相。
我们将上述六个部分,芒格对“跨学科思维模型”的解释与说明,串联总结一下:
- Q:它是什么?A:可以近似于理解为,一套通过处理(观照对象)恰当的信息,来识别其本质与规律的系统;
- Q:它的内涵是什么?A:近百个,来源于各个学科的底层逻辑与核心思想;
- Q:那么掌握每一个模型的方法是?A:通过阅读该学科的重要理论与著作,了解这门学科是如何看待与分析世界的,以此来获得该学科思考问题的视角与方法;而掌握模型的过程,并不绝对依赖于他人的传授,而是可以通过独立的探索来习得;
- Q:使用的方法与要点?A:首先要使用全部模型;其次要经常使用;最后,在处理不同的对象时,每个模型发挥的价值大小与优先级均是动态变化,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答。
那么,芒格这套“跨学科思维模型”能发挥作用的逻辑是什么呢?
包括人、企业、国家、地球在内的个体与组织,均身处在大大小小的系统之中,便会受到外部环境以及系统中其他对象的影响。而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事物结构影响其结果,即研究对象所处系统中的要素以及要素间的链接方式,将影响其运行的结果。
假如上述成立,那么,当我们要识别某个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时,便需要清晰、完整的理解其所处的系统是怎么样的?再进一步,如何才能实现清晰与完整的观照呢?
多学科思维,便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我们假设每个学科,计量与解释这个世界的基础要素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元素,有的是数字,还有的人(心)。其次,每个学科,基础要素是如何被组织与联系起来的,大概率也有差异。如此以来,在要素与结构均不相同的背景下,每个学科描述世界的“语言”一定是不同的。故,我们只有掌握不同“语言”,才有可能描绘出世界(或者其他研究对象)的全貌。同时,我们也更能识别其,运行的规律与方式,特别是在多个“语言”指向同一个方向时。
跨学科思维模型的惊喜:Lollapalooza效应
“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记住,这100种模型往往能够带来特别大的力量。当几个模型联合起来,你就能得到lollapalooza效应;这是两种、三种或四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而且你得到的通常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那就像物理学里面的临界质量,当你达到一定程度的质量,你就能引发核爆炸—而如果你没有达到那种质量,你将什么也得不到。有时候各种力量只是简单地相加,有时候它们会在临界点或者临界质量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更为常见的情形是,这100种模型带来的各种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冲突的。所以你将会面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境况。如果你不明白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如果你以为鱼与熊掌可以兼得,那么你就太傻了。对于需要高级思维的活动,你这种头脑不清对于旁人而言就变成了一种风险。你必须辨认出这些事情之间的关系。你必须意识到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的那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他说:“生活无非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联系。”所以你必须拥有各种模型,你必须弄清楚各种模型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效应。”
- 不同的模型,在识别具体研究对象时,其产生“力”的方向是不尽相同的。而当,某几个重要的模型,其作用的方向是一致时,便会产生Lollapalooza效应;
- Lollapalooza效应,我们可以借用“涌现”这个概念来理解它,即当一组相互作用的元素共同作用时,会产生出新的属性或行为模式。体现了,整体的行为(能量)超越了其组成部分之和。即溢出效应;
- 这段话,更重要的是提示了我们,当我们运用多学科模型,识别某个对象时,其力作用的方向大概率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中正确的评估、权衡取舍,从而得出更有洞见的正解,这是我们需要不断自主修炼的。
《穷查理宝典》的作者,他学习跨学科思维模型的方法是?
2018年,《穷查理宝典》的作者彼得·考夫曼受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的邀请,围绕多学科思维方法做了一场演讲。
在该演讲中,考夫曼分享了,他是学习各个科学重要思想的诀窍:
“我学习科学、生物学等大思想的诀窍是找到一本名为《探索》的科学杂志。
我发现这本杂志每个月都会对科学领域的某个人进行一次非常深度的采访,六、七页纸,且都是非专业人士所能理解的。那些试图传递自己想法的人会使用好的故事、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出他们所有的核心思想。
所以我在网上搜寻,在档案中找到了12年的《探索》杂志,然后我打印出了12年乘以12个月的这些采访,一共有144个这样的采访。我把它们放在三个活页夹里,装满了三个活页夹。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我每天早上都会去咖啡店花一、两个小时阅读这些文章。我没有进行筛选,而是阅读了每一篇文章。而在144篇文章中,如果我(凭借兴趣)选择性的阅读,我便只会读其中的14篇,而我永远都不会读6页关于纳米粒子的文章。
当我读完每一篇之后,猜猜发生了什么?我脑子里有诸多学科领域的每一个伟大想法。我只花了6个月的时间。这并不难,因为它是用外行人能理解的语言写的。
而我真正得到的事,像指数基金一样,我捕捉到了其他人没有的所有抛物线想法。为什么其他人没有这些想法?因为谁会读关于纳米粒子的采访?然而,我的最佳想法就是从那里来的。我会读一些晦涩难懂的主题,天哪,我看到了,“这正是生物学中运作的方式。”或“这正是人性中运作的方式。”你必须了解所有这些伟大的想法。”
考夫曼,通过阅读144篇各个学科当代代表人物的采访,获得了不同学科的伟大想法。
但这仅仅代表他一个人的理解和学习路径。
最后,希望我们牢记,学习“跨学科思维模型”的过程,是一条独立的、自主探索(修行)之路,旁人无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