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狠人”王阳明,如何在贵州向死而生?
“硬核狠人”王阳明,如何在贵州向死而生?
王阳明,这位集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于一身的明代第一网红,其心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在贵州的三年贬谪生涯中。
从滇黔大道的“民谣歌手”到龙场顿悟的一代宗师
1508年的春天,贵州修文龙场迎来了新一任驿站长,可他随身只带了两个僮仆。等待他们的不是热闹的仪仗、庄严的驿馆,满目只有荒凉、破败。没有马厩,没有宿舍,周围还有几个苗族人眼神里透着警惕。
这个状如废弛的驿站,是明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开辟的龙场驿,而这位驿站长,就是因得罪刘瑾而被贬谪的王阳明。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王阳明只能选择适应。
后人根据王阳明在贵州期间的路线总结出的王阳明“问道十二境”。
王阳明贵州“在路上”,不想当农民的诗人不是好站长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无三日平,天无三日晴”。王阳明在龙场驿安顿不久,就搬到了附近一处天然溶洞,像当年周文王那样研究《易经》,并将此洞取名“玩易窝”,写下著名的《玩易窝记》。日后龙场悟道的“王阳明时刻”,也是诞生在“玩易窝”(存疑,另说在阳明小洞天)的石棺内。
龙场驿东面有一座山,当地人称呼为“龙冈山”,而它的学名则与南京金陵城外著名的栖霞山“撞衫”。此山半山腰有个山洞,比“玩易窝”更适宜居住,王阳明发现这个“宝藏之地”后,连写了三首诗,欣然给此洞命名为“阳明小洞天”,日后“龙冈书院”也将诞生在这里。
阳明小洞天。
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在王阳明贬谪龙场驿的时代,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以彝、苗、仡佬族为主。对于王阳明这个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当地少数民族是不欢迎的。王阳明以对唱山歌的形式与他们拉近距离,差点成了“民谣歌手”。
当地少数民族认可王阳明后,主动帮他在“阳明小洞天”附近建了一处新家,王阳明命名为“何陋轩”,并在这里写下著名的《何陋轩记》。
黄平飞云崖的美景,在王阳明的神来之笔下被描述为人间仙境。
也是在何陋轩,王阳明写下了著名的《瘗旅文》,感叹贵州“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的喀斯特山地特征。贵州如今被称为“世界桥梁博物馆”,建出一座又一座“山地架平原”的世界级大桥,不知道王阳明在今天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可以说,贵州当时艰苦的交通条件与原生态的人文气息,都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质变之前,那些不可或缺的量变过程。
王阳明的田园诗,田间“悟土“的心学前奏
王阳明初到龙场时,由于刘瑾势力阻挠驿站供给,王阳明经常三餐不继,几乎靠采野菜度日,在当地土苗的帮助下,王阳明亲自从事农业劳动,并写下了十多首劳动主题的田园诗。占王阳明贵州诗歌的十分之一左右。
熟悉王阳明“格物致知”的朋友,可能知道他18岁时“格竹子”的典故。当时王阳明坚持了七天仍以失败告终。而这次在贵州,要首先迈过生存这道坎,王阳明就要过“格土壤”“格农事”这两道关。
王阳明探访过的六广河大峡谷。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土壤主要为黄壤、红壤和石灰壤。王阳明贬谪的龙场,丘陵亦分布不少。王阳明把方法论用在了“格土壤”里,比如他的田园诗《观稼》,就土壤种类对蔬菜番薯的影响,以及地势高低种植稻稷的殊异,有着自己的理解。连气候对开花结果、病虫防治的影响,也被王阳明写进诗里。
阳明心学有个重要的口诀“事上练”。在开创心学理论之前,摊上断食少粮的“事”,农业生产正是“练”的最好机会。王阳明在“格农事”的过程中,没有固守汉族农耕经验,而是因地制宜,学习少数民族的火耕技术。在他的《谪居绝粮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中,就有“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的想法。王阳明通过一次次的农事成功实践,最终迎来自己哲学思想理念的飞跃,田间“悟土”可以说是洞中“悟道”的预演。
贵阳蜈蚣桥。
山洞里走出的贵州教育“一哥”
王阳明开创心学理论后,在龙场开坛授课,不但吸引到当地知识分子,连苗族、彝族、仡佬族都来听课,颇具超前意识的是,王阳明还创造性地实验了彝汉“双语教学”,对贵州文教事业产生了绵亘深远的影响。
阳明文化园。
Dr.王开讲啦!“黔中王门”辐射“心学版图”
说来也巧,王阳明一生与龙有缘。王阳明生肖属龙,贬谪地是龙场驿,而他悟道的山洞在龙冈山,也是在这里,王阳明开办了龙冈书院,将心学的脉冲持续向外扩散。据《贵州通志》记载,来听课的“士类感慕者云集听讲,居民欢聚而观如堵焉”。
就像纪伯伦说的“如果你说的是真理,那你在荒漠中心都有听众”,王阳明在大山中开办书院一炮打响,汉人知识分子与少数民土人咸聚一堂,坐听Dr.王的纯天然原生态“开讲啦”。
龙冈书院(今称龙岗书院)。
当然,办学之路也不总是一帆风顺,龙冈书院的成功,引来当地一些人的嫉恨。当时的思州知州派地痞流氓来砸场子,孰料王阳明的人格魅力实在太大,来听课的苗、彝学生直接把他们打跑了。
经过这段小插曲,时任贵州按察提学副使(相当于贵州教育厅厅长)的毛科,知悉事情原委后居间调停,更惜才识人,想请王阳明去贵阳讲学,地点在毛科与继任者席书于改建元代儒学馆而成的文明书院。
明代贵州传习王学、崇祀王阳明的书院。
文明书院在今天的贵阳市云岩区,正如刘备当年三顾茅庐一样,王阳明来文明书院开讲,也是毛科和席书两任贵州按察提学副使延请,才得以成行。席书比王阳明大十一岁,曾经做过主政一方的巡抚,还做过中央的御史、礼部尚书,作为德隆望尊的长者,能虚心向王阳明请教,被传为美谈。
王阳明在龙冈书院讲学时,拥趸中有蒋信与冀元亨等“楚中王门”名学者,到了贵阳的文明书院,更是从者云集。蒋信在嘉靖年间任贵州按察提学副使时,曾亲自讲授心学,并大力兴建书院,培养了一大批王门后学。
阳明祠。
王阳明离开贵州后,黔中王门持续影响贵州文教,其后各地兴办书院,还出现了浙中王门、江右王门、粤闽王门等,比如浙中王门的王杏,在嘉靖年间主政贵州时,不仅在贵阳兴建阳明书院,还上奏朝廷在贵州单独设立“高考考区”,为贵州教育史书写下浓彩华章。
与土司安贵荣的交往,diss是为你好!
王阳明贬谪龙场时,时任贵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是奢香夫人的后人、水西土司安贵荣。两个人的交往可谓“不打不相识”。
说到这个安贵荣,王阳明初来时的断粮也有他的“功劳”。对于这个“外来者”,安贵荣最初想法是让其“自生自灭”。但是强者也有“慕强心理”,当听说王阳明巧妙化解砸场子的事迹时,也不由得对这位知识分子心生敬意,送来金银和酒肉主动与之结交。
王阳明应安贵荣之邀为象祠作记。
豪爽的王阳明拒绝了金银而留下了酒肉,安贵荣初次试探取得进展。但毕竟做“土皇帝”做惯了,他又动了裁撤龙场驿站的歪心思,去信再次向王阳明试探,结果被一顿“diss”,王阳明提醒他,破坏国家的交通系统,对上震怒天听,向下破坏民生。
安贵荣如果知道后来崇祯皇帝听信毛羽健、刘懋上疏裁撤陕西米脂县银川驿站,导致驿卒李自成“下岗再就业”推翻大明时,一定会佩服王阳明的远见。
古象祠。
王阳明每次diss安贵荣,都是在救他命。后来安贵荣部下叛乱,而他却按兵不动,想试探朝廷是什么反应。王阳明知道后,立刻给他发“微信”说,你这不是主动“@朝廷”表明有二心吗?结果“安悚然,率所部平其难,民赖以宁”。
王阳明与安贵荣的交往,充分展现了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安定团结的大智慧。后来,安贵荣成为了王阳明的“铁杆迷弟”,不但虚心学习,还引进王阳明的教学模式教育彝族子弟,在贵州历史上首开彝汉双语教学之风。
象祠石碑。
王阳明的《象祠记》也与安贵荣的一次请求有关。全国当时都有象祠,象作为舜的弟弟,起初恶劣,后来归善,引起了王阳明的思考。王阳明推论,“象之不仁,盖其始焉尔,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象一定是受到舜潜移默化的影响,才开始改过自新,造福一方百姓。《象祠记》也诞生了王阳明脍炙人口的名句:“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道出了王阳明心学的终极理想——“致良知”。
从“龙场招待所”到世界大舞台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对民族精神的塑造有着巨大作用,对我国历代仁人志士产生着巨大影响,比如王夫之、顾炎武、林则徐、孙中山等人。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先后两次改名“知行”“行知”,都化用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整理的老师语录。
国际上,王阳明心学理论启蒙了日本明治维新,经晚明遗臣朱舜水等人的推广普及,日本从武士阶层到知识分子都受其绵泽。明治维新志士吉田松阴、西乡隆盛等人,就是日本阳明学派佐藤一斋的再传弟子。
而在现代,心学理论与量子理论也有暗合之处,比如《传习录》中著名的“岩中花树”公案,与“薛定谔的猫”有异曲同工之妙。
阳明小洞天。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经济学也有启迪意义。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就在其名作《活法》中致敬了王阳明。
王阳明的宇宙观,随着科技发展而常看常新。他在贵州出发建立的心学理论,辐射影响了东亚格局及至影响了全世界。这位明代第一Boy,继续在全球发挥着“猛男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