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场危机成为转机!别让「职业倦怠」消磨你的热情和自信心
让职场危机成为转机!别让「职业倦怠」消磨你的热情和自信心
职业倦怠是因长期过度压力导致的情绪、精神和身体疲乏状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国际疾病分类。职场人士如何应对职业倦怠,重拾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职业倦怠的原因、症状及应对方法。
职业倦怠列入国际疾病分類
职业倦怠的原因众多,不外乎工作内容重复单一、缺乏挑战性或变化、容易感到厌倦或是对于工作环境中的噪音、光線、座位等,让人无法專注,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情绪。黄郁倩咨询心理师表示,对于自己在工作中的职责定位不明確,承担过多或负责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业务,以及与同事、主管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产生困惑、压力,影响到工作满意度和紧张等情绪状态。对于前景不明,长期缺乏成就感和肯定,会降低工作动力和满足感,产生沮丧、失望等负面情绪。
职业倦怠的三大症状
职业倦怠会有三大症状,感觉精疲力竭、对工作感到疏离或冷漠、专业效能降低。
感觉精疲力竭:持续感到身心疲倦、缺乏动力和精力,即使充分休息后也难以恢复。
对工作感到疏离或冷漠:失去兴趣和投入,对工作职责和目标抱持冷漠态度,甚至产生负面情绪。
专业效能降低:工作表现下降,无法达到正常水平,容易出现错误或效率不佳的情况。
压力山大恐免疫系统失衡。
当忽略自身感受且长期处于压力环境,易导致免疫系统失衡。黄郁倩咨询心理师表示,身体会透过一些反应,向我们发出职业倦怠的讯号,例如:多巴胺受到抑制,降低人们工作动机和满足感。另外,压力荷尔蒙(cortisol皮质醇)持续升高,会导致焦虑、忧郁、记忆力衰退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工作动力与情绪。
通訊軟體模糊界線 職場與生活難以切割
通訊軟體除了用於與人交談外,更成為職場與個人生活難以切割的工具,「下班」不代表工作结束,只是换了一个工作环境。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大脑长期疲劳,也可能出现脑雾现象,若只做一些无脑活动,反而更难专心工作。另外,将工作视为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衡量标准,花费大部分时间精力在工作中,容易有过度投入状况,可能因表现不如预期让自己陷入挫折感和自我怀疑中。
「危機就是轉機」 重拾溫暖與活力
黄郁倩咨询心理师分享,与其说服自己职业倦怠是职场常见现象,应正视目前的压力与困扰,可以透过以下四种方式,调整工作方式、改善环境与学习压力管理等,重拾对生活的温暖与活力。
跳脱当下转换心情:刻意安排一个5分钟的空档,听一首喜欢的歌、走出办公室呼吸外面的空气、看看户外的景色或是进行正念冥想,减缓大脑的疲劳感,帮助自己跳脱沉重的压力,放松心情找回活力。
跳脱舒適圈,勇敢改變:面对分配不均的工作、不喜欢的环境和看不见未来发展性,会很容易掉入「反应了肯定没用」、「工作就是这样」、「换工作说不定只会重蹈覆辙」的想法,产生限制可能性的无力感。黄咨询心理师提醒,改变是一个持续且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及耐心,所以千万不要放弃向主管反应你的想法,也不要轻易妥协对工作的理想,虽然长时间才能看见效果,但过程中会渐渐知道你是有选择的,不再无助。
重新定義問題,將瓶頸轉為專業或優勢:心理學家薩提爾曾說:「問題總是在的,問題本身並不是問題,人們如何去應對才是問題。所以我們處理方式不同,問題也就不同了。」職場中的困境多樣,或許可以從中加以分類,並依難易度排列從最容易的著手解決,思考能否專業化,成為自己的技能或是在團隊中的優勢。黃郁倩諮商心理師表示,看待壓力的態度很重要,當你認為壓力都是負向、無法改變,只會感受到沉重的無力感,也會失去投入工作的動力,但若能將壓力視為能克服的挑戰,就有機會讓你找回對工作的掌控與希望。
了解極限,保護自己:接受自己的極限並不意味著放棄追求更高的目標,而是在追求過程中避免過度疲憊和逞強。黃郁倩諮商心理師說明,理解自己無法做到一切,客觀的看待他人的要求,學會調整和管理自己的期待,用更健康、更有效率的方式工作,能夠減輕壓力並提高滿意度。
本文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