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品味央视蛇年春晚里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品味央视蛇年春晚里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5178512_121124217

2025年蛇年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通过AR、裸眼3D等创新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为全球观众献上了一场充满节日氛围的文化盛宴。

主题Logo的文化内涵

蛇年春晚的主题Logo设计独具匠心。在字形方面,以甲骨文中的"巳"字为基础,将其变形为"灵蛇吐信"的造型,对称反转后拼合成"巳巳"并肩形态,与蛇年相呼应。左右对称的结构形成了如意纹样的轮廓,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对称之美。

在文化寓意方面,"巳"在农历乙巳年代表阳气渐盛、阴气渐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玉篇》中被解释为"嗣",有子嗣绵延、传承不息之意。双"巳"合璧寓意好事成双,与"事事如意"谐音,传递出事事顺心、如意吉祥的美好祝福。其运用的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元素,展现出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象征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在色彩方面,采用"金镶玉"的配色概念,金色象征富贵与辉煌,玉色寓意纯洁与和谐,灵感源自2008年北京奥运奖牌,同时暗合"乙巳"天干中的"木"属性,以青绿色系点缀,呼应"春回大地"的自然生机。

节目亮点

《迎福》:13项非遗织就的盛世华裳

节目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结合春节申遗成功的背景,通过五行哲学将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与非遗文化对应,借"金如意、民俗剪纸、草木染、打铁花、五谷画"等非遗工艺,展现中华民族深厚底蕴,为新年送上美好祝福。

金如意开篇中,设计灵感源于铜胎掐丝珐琅,融入传统纹样,以故宫如意为原型,用"福"字串联,营造出金玉满堂的梦幻氛围;剪纸元素以纸为墨、以剪为笔,联动打造舞龙舞狮等民俗场景,彰显民族文化底蕴;非遗推广大使李子柒身着植物染服装,构建水润色彩空间,展现自然与人文共生意境;国家级非遗"确山铁花"带来表演,视觉融入铜版画风格,运用UE实时渲染技术,实现传统与科技的创新融合;同时结合粮画打造场景,展现农耕文化新活力。

由杨建军、李子柒、此沙和赵一博等众多艺人共同演绎。李子柒身着融合了多种非遗技艺的服装,如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其服装右腰、肩膀以及手持的花分别运用北京绢花、四川青神竹编和英山缠花工艺,还有两种发饰结合螺钿和成都漆艺,双手轻展时,一双融合潍坊风筝和织金工艺的巨大蝴蝶翅膀随之舒展,仿生蝴蝶围绕身旁,呈现科技感与东方美学交融的画面。

作为开场秀,它不仅是对春节的热烈欢迎,更是对中国非遗文化的一次深刻宣传,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舞台艺术完美融合,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如3D投屏及绚丽多彩的科幻画面,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非遗技艺在现代舞台上大放异彩,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栋梁》:12座古建唤醒民族脊梁

节目的灵感来源于榫卯结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元素。通过舞蹈、音乐、舞台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生动地展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智慧与魅力。舞者们的动作或许会模仿榫卯的契合、建筑的搭建,象征着紧密协作与稳固支撑。同时,寓意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栋梁"之才,他们如同建筑的关键结构,撑起国家繁荣发展的大厦,表达对这些默默奉献者的赞美与敬意。


《借伞》:雨巷情缘

由赵雅芝、叶童等表演,这或许是一个融合了戏剧与情感演绎的节目。以"借伞"这一常见的生活场景或经典故事为蓝本,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情感。可能是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因借伞而结缘;也可能是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互助,一把伞传递温暖。演员们凭借精湛的演技,将人物的情感变化、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情感瞬间。


《秧BOT》:人机共舞

张艺谋导演的创意融合舞蹈,把传统秧歌与现代机器人元素大胆结合。舞台上,机器人与演员共同起舞,机器人整齐划一、精准无误的动作,与演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的传统秧歌表演形成鲜明对比又和谐统一。象征着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科技的浪潮下,不断创新发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内核,又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碰撞与融合。


《玉盘》:月影流光

是一首融合古典与现代、展现中国航天事业进展的充满文化内涵的歌曲。通过孩子们对月亮的纯真思考和四川诗人李白、苏东坡浪漫诗句的引用,歌曲传递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作为地道的"成都造"作品,不仅彰显了四川原创音乐的实力与魅力,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诗意与画意的视听盛宴。


《喜上枝头》:春满人间

巧妙融合南宋名画《十全报喜图》的古典韵味与现代舞蹈的灵动之美,北京舞蹈学院舞者们轻盈起舞,化身为喜鹊,在精心设计的巨型树枝上翩翩起舞,寓意着吉祥、好运与美好祝福。通过十只喜鹊的生动演绎,传递了四季平安、八方来财、五福临门等美好愿景,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与创新演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笔走龙蛇》:笔墨春秋

作为武术节目,将武术的刚健之美与书法的飘逸灵动完美融合。演员们的一招一式如同书法运笔,刚劲有力又不失流畅自然,通过闪转腾挪、挥拳踢腿等武术动作,展现出如"龙蛇"般矫健的身姿。配合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和精心设计的舞台灯光,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氛围,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武术与书法的独特魅力,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伊人》:秋水伊人

一支充满诗意与画意的现代芭蕾舞蹈,它以"水"为创作灵感,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艺术相融合。舞台上,数字屏幕渲染出波光潋滟的水面,谭元元领衔的广州芭蕾舞剧院及广州大学附属艺术学校的舞者们,以轻盈曼妙的舞步,仿佛在水面上翩翩起舞,演绎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缱绻意境。光影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不仅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更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这支舞蹈不仅展现了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与创新演绎,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韵味。


《英歌舞》:英雄舞韵

作为潮汕地区传统艺术的瑰宝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将英雄情怀、正义精神以及团结奋进的美好愿景演绎得淋漓尽致。舞者们身着鲜艳服饰,手持短槌,动作整齐划一、气势磅礴,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以舞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同时,《英歌舞》还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舞台上,灯光璀璨、音乐激昂,舞者们用他们的热情和汗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整个节目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更激发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


《斗柄指东天下春》:北斗春回

七位演唱者化身北斗七星,巧妙融合古代天文历法智慧与现代音乐艺术,深情演绎了四季变换与星象流转的壮丽图景。歌曲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对时间流转的深刻理解,更寄托了对新年、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无限憧憬。通过这一节目,观众得以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古代智慧与现代审美的完美交融,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地分会场

重庆分会场

选址南岸区弹子石广场主舞台,以火锅文化和独特的城市风貌为亮点。节目中,可能会有热辣的川剧表演,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通过精彩的变脸、喷火等绝技,展现巴渝文化的热情与豪放。还有以火锅为主题的歌舞,演员们模仿火锅沸腾的场景,用欢快的节奏和充满活力的舞蹈动作,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展现重庆作为开放枢纽的活力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貌。

湖北武汉分会场

涵盖极具烟火气的吉庆街、汉口里,以及作为武汉地标的黄鹤楼等场地。在吉庆街,大学生们身着红色围巾,演绎归家过年的场景,街道两旁的小吃摊,如豆皮、藕汤、热干面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古田桥上,李现身着红色外衣带队跑步,轮滑队员、小轮车杂技演员、滑板青年轮番登场,尽显青春活力。汉口里山陕会馆前,新派戏曲将京、楚、汉三剧种融汇编创,展现地方戏曲文化的魅力。黄鹤楼前,几百人组成硕大的凤凰,由高空女演员领衔,展现凤凰涅槃重生的精神,与武汉这座英雄之城相契合。

江苏无锡分会场

位于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水韵江苏"为设计思路,是全水路串联的特色分会场。主体节目以舟楫为贯穿元素,"舞台"从太湖延伸至古运河畔。舞美设计结合中国水墨画的感觉,运用水帘、雨丝幕、视频和地平舞台,在伯渎桥和清明桥形成互相对话的关系。船只从江南水乡行进到工业时代,再到未来都市,仿佛一场穿越古今的新春水上游园会,展现江南水乡的文化魅力和现代化发展的绚烂画卷,体现江南人奋斗的豪情与刚柔并济的精神。

西藏拉萨分会场

利用除夕夜这一特殊时刻,打造特色浓郁、场面壮丽的文化景观。节目中可能会有原汁原味的藏族歌舞表演,演员们身着色彩鲜艳的传统藏族服饰,跳起热情奔放的锅庄舞,唱起高亢嘹亮的藏歌,展现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极具特色的藏戏表演,通过独特的唱腔、面具和表演形式,展示藏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体现各族群众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动人情谊。

蛇年春晚以创新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为全球观众献上了一场充满节日氛围的文化盛宴。晚会通过精彩节目传递吉祥与希望,带领大家共同迎接乙巳蛇年,品味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