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考地理中的外力作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考地理中的外力作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30/19/46601607_1127533282.shtml

外力作用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过程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本文将从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阐述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帮助读者全面掌握这一知识点。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能以及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对地表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在高考地理中,可能会通过具体的地理情境或地貌景观图,考查学生对不同外力作用及其形成地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可能涉及到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地貌的形成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时需要理解各种外力作用的特点和形成的地貌类型,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应用。

一、外力作用

  1.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 作用力: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
  3.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一)风化作用

1.概念:风化是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风化作用。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
2.基本形式: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二、常见地貌类型

1.流水地貌(主要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V形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沉积地貌:冲(洪)积扇(有分选性)、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溶蚀地貌:石灰岩受化学侵蚀与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峰林、峰丛、溶洞、钟乳石、石柱、石笋等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溶洞):奇峰林立,坡度陡峭
①类型: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②形成条件:
A.可溶性岩石广布
B.降水多,气温高,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③分布:中国西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④影响:
有利:多奇峰异洞,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溶洞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提供便利
不利:①地表崎岖,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不便;
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土层薄,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③地表水渗漏多,地表水不足;
④地面塌陷,地下多溶洞暗河,给农业、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
冲(洪)积扇(山前):地形平坦,河汊纵横交错
呈扇形或半锥体状;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河汊纵横交错
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河汊纵横交错;多呈三角形沉积物颗粒较细

2.风成地貌(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戈壁、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戈壁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上黄土层的形成;
(1)风力作用常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雅丹地貌。
①风蚀蘑菇形态呈上部大下部小的蘑菇状突起孤立岩石,为风力差别侵蚀而成。
雅丹地貌:
形态:呈不规则垄埂和沟槽相间构成的地貌,为盛行风向沿湖相沉积裂隙侵蚀而成。
特点:沟槽和垄脊相间、平行排列且高程相近;垄脊长度不一,走向与风向一致
形成原因:a.湖底坡度小 b.定向风吹蚀 c.湖底干裂隙扩大 d.走向与风向一致
(2)风力沉积作用——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形成戈壁和沙丘。
①戈壁位于干旱地区,由粗大砾石残留地面而成;
②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3.冰川地貌(常发生在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区)

(1)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冰斗、角峰、刃脊、峡湾
(2)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
①冰碛丘陵:大小颗粒混杂无分选性
②冰碛湖:冰积物堵塞,局部冰融水生成

4.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拱桥和海蚀柱等;海岸堆积地貌有海滩、沙坝和沙嘴等。

三、图解外力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