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大帝如何将萨克森人转变为“上帝的子民”
查理曼大帝如何将萨克森人转变为“上帝的子民”
查理曼大帝对萨克森人的征服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深刻的宗教变革。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政策,查理曼不仅将基督教传播到了萨克森地区,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塑造了一种新的宗教身份认同,将萨克森人从“异教徒”转变为“上帝的子民”。
查理曼的三重策略
查理曼对萨克森的宗教整合与军事征服的步伐紧紧相随,其使用的政策可分为三方面:其一是在战争进行期间派遣或征召传教士前往萨克森地区传教,在占领地修建教堂;其二是战争结束后设置主教区,将教会体系植入萨克森地区;其三是颁布法令,以法律形式禁止萨克森的异教信仰,推行基督教。
除了加洛林官方的宗教政策,法兰克教会对于在萨克森地区传教异常积极,查理曼的第一项政策异常依赖教会力量的配合。
图1:查理曼时期的法兰克王国版图,显示了萨克森地区的位置
事实上在772年以前萨克森人已经与基督教有过接触,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中记载了两位盎格鲁-撒克逊传教士向萨克森人传播基督信仰,《圣勒布努斯传》中也记录了勒布努斯在萨克森地区的传教活动。博尼法斯在其书信中多次表现出向萨克森人传教的意图,但没有亲自前往萨克森地区。
对于早期盎格鲁-撒克逊传教士的活动,萨克森首领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抗拒,反而是下层民众反对的姿态更为明显。772年以前盎格鲁-撒克逊传教士的传教工作在萨克森地区进展十分有限。
772年查理曼突袭萨克森占领了埃雷斯伯格,775年占据瑟伯格,查理曼在将这两处打造成军事要塞,并在其中修建了教堂,受到萨克森人反击和破坏后会迅速再将之夺回进行重建,每次重建均会修复其中的教堂,并从772年开始查理曼就派遣富尔达修道院的住持斯特姆在萨克森传教。
图2:查理曼征服萨克森的关键战役
《圣斯特姆传》提到查理曼将萨克森分成了多个教区,斯特姆负责其中较大的一个,778年萨克森人叛乱摧毁了斯特姆所在的教堂,在查理曼平息叛乱后,斯特姆继续他的传教工作,但不久之后斯特姆生病返回了富尔达并最终在富尔达去世。萨克森战争中前几年的传教活动都是临时性地在占领地区进行,经常被萨克森人破坏,并没有正式设立教区。当时法兰克统治尚未在占领地区稳固下来,不具备设立主教区的条件。
《洛尔施年代记》记载780年查理曼将萨克森划分给了主教(bishops)、祭司(presbyters)和修道院住持(abbots),同样这个划分也是临时性的。次年,查理曼将维勒哈德(Willehad)派往威悉莫迪;785年威杜金德接受洗礼后,查理曼又派一位修道院住持(可能是埃希特纳赫的伯纳德BeornradofEchternach)负责新地区的传教活动;90年代前期,卢德格尔被派往明斯特,到查理曼统治后期列日(Liège)主教区成为了奥斯纳布吕克(Osnabrück)的传教中心(missionarysponsor)。
图3:萨克森地区早期传教士分布图
虽然这些都是查理曼推行、自上而下的宗教传播活动,但并不是有意识、有长远规划的政策,被派往萨克森地区的有大主教、主教、修道院主持、祭司,并不固定,人选的确定大多出于其个人意愿。每一地区的传教工作也不是一直连续不断,负责的传教士去世后往往会没有人接替,《圣卢德格尔传二》中说:“在法兰克王国,很难找到愿意为了布道而去野蛮人中间的人”。787年维勒哈德去世后,威悉莫迪地区直到804年维勒里奇(Willerich)担任不来梅主教之后才再次出现传教活动。
查理曼也会采取让一些法兰克王国的主教区和大修道院派人前往萨克森地区建立分支机构进行传教的方式。萨克森地区后来的不来梅、明斯特和帕德博恩三个主教区便是由此发展而来。772-804年间萨克森地区的传教活动更多是出于传教士们传播福音的热忱,虽然不少传教士是以查理曼派遣的名义前往萨克森地区,但事实上查理曼也需要考虑其本人的意愿,因为即便是查理曼派遣的传教士,在战争期间他们的人身安全也很难得到保障。
图4:萨克森地区主要主教区分布图
另外《王室法兰克年代记》中也多次记述萨克森人对教堂的袭击,比如773年、776年、778年。在战争期间,教堂和传教士是萨克森人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样的环境下设立教区还为时过早。另一方面,通过史实的梳理,可以发现萨克森人袭击教堂主要发生在战争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中很难找到萨克森摧毁教堂的记载,经过前期十几年的传教工作后,萨克森人在逐渐接受基督教。
蒂特玛的记述有所失实。不只是蒂特玛,不来梅的亚当也将8个主教区的设置全部归功于查理曼。9世纪以降,文本中存在大量类似神化查理曼的叙述。主教区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军事征服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查理曼统治时期总共在萨克森地区设置了6个主教区,大部分位于威悉河流域,分别是帕德博恩、不来梅、凡尔登(Verden)、明登、明斯特和奥斯纳布吕克。
图5:查理曼时期萨克森地区主教区分布图
德国学者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Hasselmann)认为这六个主教区均设立于799年,但遭到了一致反驳,更为多数学者认可的观点是在萨克森战争即将结束即结束后这一段时间内逐渐分批设立。虔诚者路易后来又在萨克森设置了哈尔贝施塔特(Halberstadt)和希尔德斯海姆两个主教区。782年查理曼颁布第一部《萨克森地区敕令》,法令总共34款,其中第1-11、14-19和21-23总共20项条款都涉及宗教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敬上帝、教会庇护权、洗礼、缴纳什一税、禁止萨克森人原有的异教信仰与仪式等。
阿尔昆对什一税的征收持反对意见,尤其是萨克森地区,他认为这不利于传播福音。但这没能阻止教会在萨克森地区征收什一税。站在后人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萨克森地区在9世纪教会体系迅速展开、教堂和修道院数量激增,到10世纪萨克森地区已经成为了基督教世界一个重要的部分,什一税的征收并没有阻挡萨克森地区基督教化的进程。相反,什一税在萨克森地区基督教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6:萨克森地区教堂和修道院分布图
804年之后,加洛林王室很少再向萨克森投入资源,教堂和修道院的建立更多依靠法兰克王国其他的宗教机构的援助,而他们也多是只提供人力,在萨克森修建教堂和修道院所需要的财力主要来自萨克森本土,后续运营所需要的资金也主要依赖萨克森本土的捐赠和什一税。
797年查理曼颁布第二部《萨克森敕令》,法令条款减少到11款,与宗教相关的只有第1款和第6款,法令中不再需要对萨克森人做出宗教方面的详细的规定,此时多数的萨克森人已经能够自觉遵守教规。
萨克森人在萨克森战争背景下逐步皈依基督教的,科林斯(R.Collins)表示“这一次殖民冒险,它的存在依赖于其背后的武力威胁”。由此容易产生萨克森人被迫接受基督教和教会体系的误解,事实上最初基督教确实是强加给萨克森人的,但萨克森地区的教会体系并不是。
图7:萨克森地区基督教化后的宗教景观
虽然法兰克人起初在萨克森人森地区修建了一些教堂,但在战争结束后法兰克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更多是萨克森人自身的投入。教会体系在在萨克森逐步建立对来自萨克森地区的什一税和当地的捐助十分倚重。
萨克森地区基督教化的进程进展良好,萨克森人逐渐接受基督教,成为“上帝的子民”,形成了一致的宗教身份认同,这种一致不只是萨克森人内部的一致,也是萨克森与法兰克人的一致,更是全体基督徒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