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南开、浙大发文纪念金庸诞辰百年,各自讲述与金庸的渊源
北大、南开、浙大发文纪念金庸诞辰百年,各自讲述与金庸的渊源
2024年3月10日是金庸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纷纷通过不同形式纪念这位武侠文学大师,展现了金庸与三所高校的深厚渊源。
10日上午,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文章《在北大,重温百年金庸》,介绍了金庸与北大的不解之缘。金庸曾被授予北京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并两度访问燕园举办讲座,与北大师生分享武侠心得。在北大,多位中文系学者对金庸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其武侠小说推向了严肃文学领域。
文章指出,为武侠“正名”、以严肃文学的眼光看待金庸小说,肇始于北大。从1994年严家炎教授发表《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开始,北大开启了重读金庸的研究热潮。1995年,严家炎教授开设《金庸小说研究》课程,这门课程历经三十年,延续至今,由孔庆东教授继续授课。课堂上,选课同学、旁听老师、外校学生将教室挤得满满当当,证明了金庸难以撼动的文学与社会影响力。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右为金庸先生亲笔签名赠书
199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撰文《千古文人侠客梦》,总结了这场被学者们重新发觉而定义的“文学革命”,对金庸的作者责任、史学思考与创新性重构,给予了高度评价。陈教授认为,金庸已经为武侠小说开辟了一条新路,但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些。
在北大,迷恋金庸的孔庆东与金庸作品“侠路相逢”之后,就开始疯狂地阅读武侠。“但是几百部读下来,大多都忘记了。没有炒作,没有指导,甚至没有正版,是亿万人的阅读实践,把金庸的名字铭刻到了人类的文学史上。”孔庆东回忆道。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第一次被学生提问金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时,深感疑惑,“这或许只是年轻人的青春阅读兴趣,是夸大其辞的。”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拿起金庸小说,“没料到拿起就放不下”。《倚天屠龙记》中“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一句令他感触良多,便续写一句:“怜我民族,忧患实多”。“对这样的震撼心灵的作品,文学史研究,现代文学史研究,能够视而不见,摈弃在外吗?”钱理群教授感慨道。
在北大教授学思馥郁的学者书房中,不乏有很多金庸迷。历史学系教授高毅迷恋着《笑傲江湖》中“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感叹金庸把武侠“写绝了”,外国语学院教授高峰枫则是在《笑傲江湖》中开始慢慢喜爱中国的高雅文化,也了解人世间各色人物的特征和命运。
在北大,还有一个曾经兴盛过、目前已退回到“小众”圈子里的学生社团——北京大学学生武侠文化研究协会。协会成立于2007年,至今已有十七年历史。同一年,金庸恰好访学北大,并为武侠协会题字“北大武侠”——这幅珍贵的墨宝,后来成为了武侠协会会刊的固定标题,沿用至今。
同样在3月10日,南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文章《百年诞辰!金庸大侠在南开》,介绍了金庸与南开的渊源。早在1944年,金庸曾报考西南联大的经研所,正属于南开大学。当时金庸已经被录取,但由于缺少从重庆到昆明的路费,所以和南开大学失之交臂。2001年,金庸偕夫人抵津,受聘南开大学名誉教授。金庸题字:“六十年前,我曾跨入南开门槛,惜无缘登堂入室,今日终偿所愿,大畅心怀。”落款为“南开大学文学院金庸”。当天,金庸在南开大学作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深受南开师生欢迎。在南开期间,他还曾与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纵论武侠。
文章透露,谈及金庸受聘南开名誉教授之往事,绕不开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原常务副校长陈洪先生。金庸受聘南开大学名誉教授,陈洪先生助力颇多。
陈洪在2018年12月15日《南开大学报》上曾刊文《听雨看剑忆侠情——金庸与南开的缘分》介绍,金庸这次到南开写下一段题词:“半个世纪前,予与南开失之交臂,今日得偿夙愿,大快平生!”原来是抗战期间,他曾被国民党官办的政治学院除名,听到说西南联大的学术风气很开放,心向往之,就报考了西南联大的南开经济研究所。但是由于囊中羞涩,路途不靖,最后没有报到。这次南开聘他做名誉教授,他非常高兴,对我说:“当年想做南开的学生没做成,现在做了南开的教授,还是名誉教授!真是没想到啊。”
10日,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浙大文科”刊发文章《特别推荐 | 丹心侠剑——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展》,介绍了金庸与浙江大学的渊源。金庸先生与浙江大学结缘已久,且情谊深厚。值金庸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浙江大学档案馆、图书馆于2024年3月7日至5月7日,在紫金港校区图书馆基础馆一楼大厅联合举办“丹心侠剑——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展”,展出浙江大学档案馆藏龙泉铸剑名师依据金庸先生小说打造的31把刀剑,带领观者感受金庸先生“一笔一书一江湖”创造的武侠世界,体味其中赤子丹心的家国情怀,从而弘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爱国精神,激励广大师生校友守正创新,蹈厉奋进,努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