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法官是不是开庭时才看卷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法官是不是开庭时才看卷宗?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BOJ47140551RCHV.html?spss=dy_author

法官是不是开庭时才看卷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绝对。有些法官确实会在开庭时才仔细查看卷宗,尤其是在案件数量激增、法官工作量巨大的情况下。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视情况而定,有些纯粹是个人工作习惯。
根据2023年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3年上半年人民法院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来看,司法审判工作总体情况——全国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696万件,同比增长11.01%;可见,法院受理的案件每年都在增长。
而自从2017年法院实行员额制后法官实际的数量却下降了,改革前,我国有法官21万,改革后,员额法官只有12.5万。并且,上级法院的绩效考核始终存在不科学的地方,结案平均用时天数抓得非常紧。
可见,员额法官办案工作量的巨大。而且除了开庭之外,法官不仅有学习会议、研讨会议、交流会议,还有各种报告需要处理,其中包括一些无法息诉服诉的信访户。所以,他们个个都很忙,对于一些简单的案件在开庭前确实没有时间看卷宗,只能边开庭边看卷宗,边听原、被告在庭审中的起诉和答辩。笔者之前在法院时便这么干过。
由于法官各个庭室分工明确,除了一些由于内部交流需要刚调过来的法官之外,大多法官对案件轻车熟路,而且之前处理过案件,对于事实清楚的,还有批量案件,一般来说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譬如去医院挂急诊,医生会对没有病史的或没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做一个简单的望闻问、切之后,便做一个血常规或CT医技检查,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实。
而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案件,法官一般在开庭前都会认真查看卷宗。尤其是一些自己没接触过的新兴领域案件,或超出自己经验认知范围的案件,倘若有代理律师的便会主动电话沟通了解案件的背景和起因。
即便在开庭前没有查看卷宗,在开庭时发现案情复杂的,影响的只是开庭的效率,从而导致有的案件必须再开一次、甚至两次庭,或在庭后跟代理人反复核实证据、核实计算公式。但对于案件本身通常不一定会有本质的影响。

不过,有些简单的案件在质量上有时也会出现问题。
有的法院给法官单独配备了法官助理、书记员,还有一些法学院实习生,员额法官实际上只是负责开个庭、走个过场,其他的事情,实际上都是由这些人负责的,员额法官最后署名。
譬如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会交给实习生,而判决书、报批流程和手续则会交给助理或书记员。
在这种情形之下,负责的法官会亲自把把关,还校对一番。而有的员额法官工作太忙或者说责任心不强,最后没有亲自把关,就有可能在案件质量上出了问题。
譬如网上曾曝光某法院判决书错别字有几百个,甚至还用错了法院的章……
这就难免会使得法院的公信力受到挑战和质疑。
在庭改(所谓庭改就是全程录音录像没有书记员不制作纸质笔录的庭审,通常而言线上庭审就是庭改的一种。)之前,通常来说书记员都可以依据庭审笔录来写判决书,有些案件的判决书可以模板化操作,但庭改后就麻烦了,由于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倘若没有在现场做点小笔记,助理或书记员就可能会像无头苍蝇无所适从,还有些地方法院搞无纸化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故当事人想要申请再审并非没有一定空间。
倘若遇到开庭看卷宗的法官,一定要在庭后附上一份专业的补充意见或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请律师代写一份。
因为你会发现,从开庭到判决时间可能长达半年之久,倘若没有留下纸质的内容,让法官凭印象以及庭审笔录或庭审录音作出判决,很有可能会出岔子。(庭改的利弊可参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视为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鉴于劳动争议、各类纠纷案件性质特殊,每个地方有各自规则,建议具体问题咨询律师,谨慎引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