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事人提出中止执行的条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事人提出中止执行的条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66law.cn/laws/430072.aspx

当事人提出中止执行的条件

若有以下几种情况,法院应当自行或依当事人申请裁定中止执行:

  1.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2.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3.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4.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依据法律规定,申请人认为可以延期执行的,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中止执行,法院应当裁定许可。

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规定的中止执行的情形

  1. 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的;
  4.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 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
  6. 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
  7. 执行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
  8. 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
  9. 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17条第2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担保的;
  10. 涉外仲裁机构作出仲裁裁决,被执行人申辩有《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之一,并提供适当担保的。
  11. 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确有错误,执行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或上级法院提审裁定的。

中止执行的效力

中止执行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人民法院应当暂停一切执行活动;
  2. 执行程序的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不得该变中止执行前的财产状况和事实状态。如申请执行人不得擅自采取行动向被执行人追索债务:被执行人不得自行处分已经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协助执行人不得推卸协助法院执行的义务等

什么是执行中止

执行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为某种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使执行程序暂时停止,待这种情况消失后,执行程序再继续进行。

中止执行的程序

  1. 中止执行的原因一旦发生,人民法院即应依职权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当事人发现中止执行的原因存在时,应积极地将中止的原因告知法院或向法院提出中止执行的申请。
  2. 中止执行的裁定,一旦送达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中止执行的裁定书应当写明执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据,执行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加盖人民法院公章。
  3. 执行中止是暂时性的,引起执行中止的原因一消失,即应恢复执行程序。

执行过程中,因为某种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使执行程序暂时停止,待这种情况消失后,再行恢复执行程序的,叫执行中止。依据法律规定,申请人认为可以延期执行的,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中止执行,法院应当裁定许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