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中的陶渊明之五:酿酒,我是“任真”的
诗画中的陶渊明之五:酿酒,我是“任真”的
陶渊明的“任真”性格,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文中,更在历代画作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从唐代陆曜的《六逸图》到明代丁云鹏的《漉酒图》,画家们用画笔捕捉了这位田园诗人的率真与自然。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里有一个简单快乐的环节,就是自己酿酒,再邀请左邻右舍来一起陪他喝酒。正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五》里提到的那样:“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他家的酒刚酿好,就迫不及待地滤出来,再杀只鸡,把邻居们招呼到一起。
陶渊明这种酒在眼前一刻都不能多等的样子,被昭明太子萧统记录在《昭明文选·陶渊明传》里。文中说到,有位郡将去拜访陶渊明,恰巧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郡将看到一个有趣的场景:陶渊明取下头上戴的葛巾当作滤布滤酒,做完之后再重新戴到头上。
与那些高频出现饮酒场面的画作相比,名人参与制酒的题材属于小众了。“葛巾滤酒”的场面被画师们从陶渊明的诗文和传记里攫取出来,一遍又一遍地演绎出来各种姿势的陶渊明滤酒图。
唐代 陆曜 《六逸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幅《六逸图》,相传是唐代陆曜所作,卷中描摹了汉、晋时期的六位高士,其中陶渊明就以葛巾滤酒的形象出现其中。此画中的陶渊明一副乡野老汉形象,上衣斜披在身,袒胸露腹,光着脚丫子蹲在地上,双手将头巾撑开,对面有个童子,抱着个大酒葫芦,正在往头巾上倒酒。
陶渊明受《庄子》影响颇多,致使他一生都在追求不受束缚的自然本性,他称其为“任真”。“任真”就是听其自然,率真任情,不加修饰的意思。离开职场多年后,在连绵不断的雨天,陶渊明一边独自饮酒,一边思考人生,写下《连雨独饮》,其中便包含对“任真”的态度:“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唐朝之后,陶渊明引起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几位大诗人的关注,其中以王维为最,他捕捉到了陶渊明任真的性情。他在《偶然作六首·其四》的前两句夸赞道:“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从中可看出王维对陶渊明“任真”人生态度的认可。
明代 丁云鹏《漉酒图》
在上海博物馆里还收藏有一幅明代丁云鹏绘制的《漉酒图》。这幅画里,陶渊明满面髭须,身着长衫,坐于虎皮之上,一派高士风度,与一小童拉扯起足有二尺见方的大头巾,接另一个小童倒出的酒。
早期陶渊明的形象穿着朴素,与农夫别无二致。被人视为其自传的《五柳先生传》中,用“短褐穿结”四字描述了其穿着打扮,说他身着粗布短衣,上面打满了补丁。显然,陆曜设计的农夫形象更贴近现实中的陶渊明。
但是,随着陶渊明被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偶像化、神圣化,其相关绘画造型也背上了偶像包袱,装进了隐逸出尘的套路里,把他至死都要守护的“任真”弄丢了。画家们虽然还在追随着“漉酒”的形式,却没领会到“任真”的内涵,可谓得其形而失其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