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信仰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北斗七星信仰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北斗七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星宿之一,其信仰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从先秦时期的原始崇拜到汉代的阴阳五行体系,再到唐代道教的系统化发展,北斗七星信仰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丰富的演变过程。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北斗七星信仰的历史流变及其在民间文化中的体现。
早在先秦之前,人们就觉得北斗七星有主宰日月五星的功能。到了汉代,《史记·天官书》云:“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这个时候北斗的作用开始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斗七星的功能日渐详尽,各主吉凶,分属五行,北斗七星的职能由开始时主宰日月五星,变成人间各地方的主宰,继而主宰人的生死。
《搜神记》里说:“南斗主生,北斗主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北斗也渐渐从民间信仰走向皇权内部,帝王将相也开始通过祈斗禳灾来趋利避害。
斗七星,富贵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禄。其中一星,主寿夭。斗主岁时丰歉。这两颗星,应该就是左辅右弼二位星君,左辅洞明星君,右弼隐光星君。合起来就是北斗九皇。
人们深信祭拜北斗星,可以祈福禳灾,甚至延长寿命。
《三国志·吴志》中,周瑜就曾请人为之祈斗请命;《搜神记·卷三》中也有善卜筮者管略教授颜超祈求北斗而延长寿命的故事。
唐代正一派尤其推崇北斗,道经中的《北太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言:北斗乃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死注生之功,消灾度厄之力。
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主掌。因此,人们可于三元八节,本命生辰,北斗下日,置坛场,投告北斗本醮谢真君,礼拜北斗真形,持诵北斗九星君,三台星君,大圣北斗七元君名号。
可以祈福祈生,消灾除难,永离轮回。
这里讲的礼拜北斗,只需斋醮和诵名号,不用符箓,很有特色。
现代北斗信仰完整的的祈斗禳灾的仪式已不多,但民间丧葬礼俗倒是经常还能看见。
北京旧有的丧礼中有这样的习俗:当时实行土葬,入殓前先在棺底撒些香面子或锯末以防尸腐流脓血,再铺上一块红色的“七星板”或铺一块水红色的布,摆上七个铜钱,作北斗星状,谓之“垫背钱”取“后背( 辈) 有钱财”之意。
东北一些地方实行火葬也有类似丧俗:下葬时,他们将死者的骨灰盒放在墓穴中安放好,上面铺经。经,即写有死者姓名、生辰的红布。然后在经上摆放七枚面值一样的硬币,形状成北斗七星。
还有晋西、陕北民间丧礼仪式中也存留着北斗七星信仰。当地实行土葬时,棺木下须垫放“五星镇石”,棺木的大小头分别放置“神砖”、“墓瓦”,形成“头枕一砖,脚蹬一瓦”的格局。
神砖、墓瓦上都画有符,尤其神砖上写有:“身披北斗,头带三台,寿山永远,拓朽人来”。
这些丧葬仪式中北斗信仰的痕迹,都和北斗主寿夭、主丰歉、主爵禄的职能关系密切。
在棺木里摆放北斗可能是对北斗君的通报,并将死者灵魂引向冥府。身披北斗,头带三台,这是死者羽化登仙的形象,也是对死者未来登仙的寄托。
事实上,除了北斗主死之外,信仰崇祀北斗星君利益巨大。
北斗七星可解人间种种厄难,如三灾厄,四杀厄,五行厄,夫妻厄,男女厄,疾病厄,精邪厄,横死厄,咒誓厄,刀兵厄,水火厄,等等。让人元辰光彩,命运亨通,灾消祸散,病难解除。
更重要的是,拜斗还有个属于自己的很独特的地方,就是,它和十二生肖有关。不同的生肖都有属于自己的本命真君。
比如,属老鼠的人本命星君为贪狼。牛和猪生肖的人本命星君为巨门,老虎和狗生肖的人本命星君为禄存,兔子和鸡生肖的人本命星君为文曲,龙猴生人本命星君廉贞,蛇和羊生人本命星君武曲,马生人的本命星君是破军。
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也就是自己的护法星君。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提到,从农历九月初一到九月初九日,在夜半子时朝拜北斗九星,便能五福相随。
北斗宝诰
志心皈命礼--北斗九辰,中天大圣。
魏魏紫极之星宫,烁烁照临于下土。为上天之喉舌,定人世之灾祥。千求万应,万愿万从。善男信女若皈依,我以万身能变化。身身俱万舌,永赞洪名母。浩劫莫能穷,仁哉掌护佑。妙法无尽功德海,神光永为盲者明。照耀古今,辉煌内外。陶镕大法器,普成无量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北斗九皇九真,上道尊帝星君,九皇解厄天尊。
“命由我造,福自己求,幸福与福气,非外物所赐,皆源自内心的造作,用平常心感受生活美好与不易;用慈悲心传递幸福与温暖。你将是福泽深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