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本草纲目》故事:柴胡治劳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本草纲目》故事:柴胡治劳疟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3A06HTE00

柴胡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和广泛的药用价值。从《神农本草经》到现代药典,柴胡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柴胡的来源、功效、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药材。

柴胡治劳疟的故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述了柴胡治劳疟的故事:

一位姓张的“知閤门事”官员长期遭受疟疾的折磨,发热时如同火烧,一年多来身体消瘦得如皮包骨头。医生认为这是身体虚弱,给他用了鹿茸、附子等补火助阳的药,对病情没有一点帮助反而更加严重,于是他请来医官孙琳为他诊治。孙琳开了一剂小柴胡汤,服用后,很快他的发热便减退了十分之九,连续服用三剂后就完全康复了。孙琳解释说:“这种病叫劳疟,因疟疾日久而使身体虚弱,热邪是从骨髓中发出来的,气血越来越亏损,怎能不消瘦呢?大抵来说热邪有发生在皮肤、脏腑和骨髓等不同部位的情况,热邪在骨髓,非用柴胡来治疗不可。如果是用银州柴胡,那么只需要一剂就能治好,而南方产的柴胡药力较弱,所以需要三剂才行。”从这故事可以看出,柴胡在治疗劳疟上的妙用。

柴胡的得名与历史沿革

柴胡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名为“茈胡”。在北宋之前,柴胡一直名为“茈胡”,直至苏颂在《图经本草》中将其更名为柴胡,之后一直沿用至今。时珍解释说:“茈字有柴、紫二音:茈姜、茈草之茈皆音紫。茈胡之茈音柴。茈胡生山中,嫩则可茹,老则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本草纲目》中也有对柴胡的品质作详细描述:“银州即今延安府神木县,五原城是其废迹。所产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不易得也。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今天把《中国药典》柴胡的二种来源伞形科柴胡属的柴胡和狭叶柴胡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柴胡的药用历史

从汉代《神农本草经》到清代《本经逢原》,历代本草文献对柴胡的功效都有详细的记载。现代《中国药典》(2020年版)将柴胡的性味归为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主要功效为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

柴胡的品种与性状

柴胡属于伞形科柴胡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柴胡属植物约有36种以及17变种,其中入药的约20多种。《中国药典》收录的药用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其他地方品种如银州柴胡、黑柴胡、小叶黑柴胡等,在不同地区也有使用。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银柴胡

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cm。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和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径较小,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黄棕色,纵皱纹细腻明显,细支根痕多呈点状凹陷。几无砂眼。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折断面质地较紧密,几无裂隙,略显粉性,木部放射状纹理不甚明显。味微甜。

大叶柴胡

根茎圆柱形,表面棕黄色,具密集的节和节间,顶端残留茎基,下部多支根,主根不明显,表面棕褐色、具纵细纹,断面中孔,有特异香气。

柴胡的道地产地

根据历代书籍的记载,柴胡的道地产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从汉代到明代,柴胡的主要产地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地。现代柴胡主要种植区域包括河南、河北、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其中,河南嵩县、河北涉县、山西绛县、陕西宝鸡等地所产柴胡品质尤为优良,已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柴胡与银柴胡的区别

柴胡与银柴胡是两种不同的药物,虽然在历史上曾有混用的情况,但现代已明确区分。柴胡来源于伞形科植物,银柴胡则来源于石竹科植物。两者在外观性状、性味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都有显著差异。

柴胡的安全性

柴胡作为常用中药,一般按正常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但长时间、大剂量服用时则有一定的肝肾毒性。正品柴胡毒性较小,大叶柴胡毒性较强。柴胡水煎服毒性较小,若用其粉末内服则毒性较大。此外,柴胡的品种、炮制方法、提取方式等都会影响其毒性。

柴胡的食疗应用

虽然柴胡不属于药食两用目录中药,但其嫩叶可食,且在食疗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柴胡降脂粥、柴胡秋梨饮、柴胡菊花枸杞茶、柴胡猪肝汤等食疗方,具有行气利水、减肥、缓解肝胆湿热、消化不良、疏肝解郁、清肝明目等功效。

柴胡的综合利用

柴胡在保健品、化妆品、农业、食品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炎、保湿等功效,可用于开发抗氧化保健品、免疫调节保健品、敏感肌肤护肤品、保湿产品、饲料添加剂、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

柴胡的功效与配伍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柴胡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如与黄芩配伍清热疏肝,与黄芪配伍益气固表,与郁金配伍增强疏肝解郁效果,与白芍配伍调和肝脾,与香附配伍加强疏肝理气作用,与栀子配伍清肝泻火,与丹皮配伍清热凉血,与党参配伍补气疏肝,与当归配伍活血调经。

柴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柴胡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柴胡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镇静、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柴胡的民间验方

柴胡在民间有许多应用验方,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亚急性甲状腺炎、恶心反胃、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气滞湿热蕴结、子宫脱垂、痛经、神经性耳鸣、口糜生疮等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

古代医籍记载,元气下绝、阴火多汗者禁服柴胡,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忌用,非少阳经疟疾者勿食。现代使用注意,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肝风内动、气机上逆者及孕妇慎用。

本文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钟建明 梅全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