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申公豹为什么有时结巴,有时候又能正常说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申公豹为什么有时结巴,有时候又能正常说话?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2A09AXZ00

近期,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火爆程度持续升温,没想到影片中的“反派角色”申公豹,不仅没那么让人讨厌,还意外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和同情。

因为他不再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中的纯粹反派,反而是被大反派迫害的人,呈现出慈爱、仗义、有勇有谋的一面。当然,这也要“归功”于他有时候说话结巴的特点,为观众带来了不少笑料。

事实上,申公豹说话并不总是结巴的,有时在特定情境下又能正常说话,比如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时。

那么,申公豹为什么有时候说话结巴,有时候又能正常说话呢?今天,就跟大家讲讲相关的知识。

什么是口吃?

结巴也叫“口吃”,也称为言语流畅性障碍,是一种扰乱正常言语流畅性的言语状况,一般从儿童期开始发病。如果患有口吃,会经常出现不能正常流畅说话的情况,给说话者带来很多困扰。

口吃者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却很难说出来。例如,他们可能会重复或拉长某些字词、某些音节或某些辅音或元音的发音;也可能会因为碰到难以说出口的字词或发音,而在说话时发生停顿。

口吃的症状

口吃的症状可能包括:

  • 难以说出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的开头;
  • 拉长某个词语或某个词的单个发音;
  • 重复某个发音、音节或词语;
  • 遇到某些音节或词语时短暂沉默,或者说出某个词语之前或中间停顿;
  • 如果预计难以说出下一个词语,可能会加入额外的词语,例如“嗯”;
  • 说话时,面部或上身过度紧张、紧绷或动作过多;
  • 对谈话感到焦虑;
  • 无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说话口吃时,患者可能伴有以下动作:

  • 快速眨眼;
  • 嘴唇或下颚颤抖;
  • 出现面部抽动的情况;
  • 头部抖动;
  • 握紧拳头。

在兴奋、疲倦或应激状态下,或者感到难为情、局促或有压力时,口吃的症状可能会加重。比如,在需要面对人群演讲或打电话交流等场合,对于口吃患者可能尤其困难。

口吃的病因

发育性口吃

儿童在学说话时出现的口吃称为发育性口吃。2-3岁的儿童词汇量迅速扩大,但语言功能尚不熟练,不善于选择词汇,说话时经常存在迟疑不决、重复、声音不流利的情况。

发育性口吃的可能原因包括:

  • 言语运动控制问题。一些证据表明,病因可能涉及到言语运动控制(例如时序、感受和运动协调)问题。
  • 模仿学习他人。
  • 遗传因素。口吃这个特性往往存在家族遗传,也可能是父母遗传给子女的基因发生了改变。

其他原因引起的口吃

除了发育性口吃之外,其他原因也可能会影响言语流畅性。

  • 神经性口吃。中风(学名“卒中”)、创伤性脑损伤或其他脑部疾病后,大脑功能活动削弱,可能导致说话迟缓、停顿或重复。
  • 情绪困扰。出现情绪困扰时,言语流畅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即使是平时不口吃的人,在受到恐吓、被逼迫说话、紧张或感到压力时,也可能会出现表达不流畅的情况。如果是本来就口吃的人,在这些情况下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语言流畅性问题。
  • 心因性口吃。遭受情绪创伤后也可能出现言语困难,不过这类情况并不常见。

口吃的风险因素和并发症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口吃。以下人群出现口吃的风险会更高:

  • 患有儿童发育障碍方面的疾病。比如,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或发育延迟等发育障碍的儿童出现口吃和其他言语问题的可能性更高。
  • 亲属中有口吃患者的人。口吃往往存在家族遗传。
  • 压力大的人。家庭压力和其他类型的应激或压力,可能会导致或加重已有的口吃症状。

口吃会导致以下这些后果:

  • 和他人的沟通出现问题。
  • 不愿说话或主动避开需要说话的场合。
  • 无法参与社交、校园或工作中的活动,以及失去取得成功的机会。
  • 受到欺凌或被取笑。
  • 低自尊。

口吃的治疗方式

口吃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引起患者肌肉紧张,产生挫败、困窘、尴尬等情绪,降低社交及工作能力,从而影响患者的自尊、自我意识以及社会关系,时间久了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理的健康发育。

因此,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口吃患者可以自愈,但口吃的预防和早期干预仍然不能忽视。

言语训练

放慢语速:让患者养成一种习惯,无论是否口吃,都应该让说话的节奏、速度放慢。就诊时,医生会考虑先指导患者以很慢的速度说话(约50音节/分钟),在掌握发音技术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过渡到接近正常语速。对于特别困难的患者,医生会考虑借助语音延迟反馈器,帮患者达到极慢的语速,从而能流畅地说话。

诱导发音:医生会指导患者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做一些咬字、吐字、拼音及四声训练。医生会帮患者形成说话的节奏和韵律,进行普通话训练。刚开始慢读,由简单逐渐增加难度。

此外,医生还会考虑使用发音矫正法及控制言语速度的方法来进行言语训练。其中,发音矫正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心理治疗

(1)消除紧张心理

口吃患者存有对口吃的恐惧心理,会表现出一些回避行为及焦虑、害羞等相关的情绪问题,严重时会想要与外界隔绝。因此,医生在治疗时会指导患者家属,减少造成患者口吃加重的心理因素。

同时,医生会把治疗口吃的重点放在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方面,心理障碍消除后,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口吃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2)支持性心理治疗

当患者出现言语不流利或轻度口吃时,不要对它过分关注,更不要批评和指责,不要给患者一种感觉“大家都在注意我的讲话”,以减轻患者的情绪反应。

(3)鼓励和支持

家属应善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生活,找出患者易出现口吃的情景,并尽量设法减少在不利情景中谈话的次数和内容。

当患者出现口吃时,不要表现地过于担心或关注,平时要尽量缓和对话的情景,选择短句缓慢地与患者交谈,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情绪。当患者有了微小的进步时,就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这样可能会慢慢减少口吃的次数,直到最后症状消失。

(4)系统脱敏疗法

口吃患者通常会存在紧张、焦虑或不安等情绪,一般来讲,交往对象及谈话的场景不同,口吃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别。比如,有的患者在家人面前不口吃,但到朋友面前就口吃了;有的在朋友面前不口吃,但到陌生人面前就口吃了;有的在人少的场合不口吃,但到较大的社交场合就口吃。

在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在不同场合发生口吃的严重程度的差异,建立引起口吃或焦虑的等级层次,然后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进行语言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紧张情绪,医生会考虑用渐进松弛法来让患者放松,以减轻口吃和焦虑的程度,让患者最终实现在各种场合下都不会焦虑和口吃。

生物反馈治疗

为了让患者放松肌肉,减轻其不安及烦躁情绪,医生可能还会考虑采取渐进放松法,通过全身肌肉及生物指标的测定,达到全身放松、逐渐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通过生物反馈,可以加强言语训练的效果,来减少口吃的次数。

医生会建议患者通过多听带有指导语的磁带、讲故事等方法,来达到真正的放松。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找出自己的言语节律,这样就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还不会出现明显的口吃现象。

药物治疗

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明药物治疗能使口吃发生率下降到5%、临床症状恢复1/2或提高相应的社交、情感和认知功能。

但是,在临床上,对于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医生会建议他们服用一些西泮类抗焦虑药物,来帮助缓解焦虑情绪,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

《哪吒2》的片尾彩蛋已经透露,申公豹很可能会被大反派控制、去做违心的事情。在下一部“魔童哪吒”电影中,申公豹和父亲会经历怎样的磨难,他的口吃会不会变好呢?让我们小小期待一下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