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城市文化的魅力与动力
珠海:城市文化的魅力与动力
珠海,这座依山傍海的海滨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从"珠海渔女"到"日月贝",从情侣路到海天公园,再到港珠澳大桥,珠海的城市景观一次次迭代,展现着这座城市文化的蓬勃生机。
"日月贝"的新伙伴
在珠海情侣路和海虹路交会处,有一片新建筑体如厚重的书矗立于山海云天之中,与远处的珠海大剧院"日月贝"隔海湾相望,成为珠海最新的地标性城市建筑。这一建筑便是于2020年10月26日正式启用的珠海博物馆和珠海规划展览馆新馆。两馆全面对外开放后,吸引了来自珠海及周边城市的个人和单位团体预约参观。
走进两馆共用的中央大厅,开阔、灵活的设计突出了两馆的不同:博物馆内略显粗糙的厚重墙体原料来自独特原始风格的岩石;而规划展览馆新奇的布展和多媒体功能展设备,则营造了一个山海的氛围。风格与功能迥异的两馆于设计师的巧思与熟虑中完美融合,交错出珠海丰富的城市文化特性。
珠海博物馆和珠海规划展览馆新馆一体建筑总占地面积5.03万平方米。珠海博物馆展览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3个固定展厅和3个交流展厅,共有馆藏文物15560件(套)。很多珠海市民来到馆里后,才真正了解珠海这座海滨城市的历史和典藏:至今未解的宝镜湾摩崖石刻、从唐至清的香山煮盐史、近代史上留学西洋又报效家国的多个香山家族……
"不可否认,珠海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文献资料是相对缺乏的,所以我们以资料展现历史,留下更多的布展空间保持灵活性,为未来藏品丰富的时候做好准备。"珠海博物馆副馆长王彪介绍道。
展示珠海的历史沿革、生态本底、规划蓝图、建设重点、各区风采和城市气质等。作为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珠海规划展览馆风格凸显现代化与规划性,空间复杂多样,"双回廊"的建筑特色使光线及朝向的变换也更多。
走在馆内,几位参观者正指着地图、沙盘或屏幕上变幻的珠海城市影像,寻找自己熟悉的地标。一旁有几位参观者正在做互动答题,或在互动展区体验穿越珠海红树林。
珠海市自然资源与规划技术中心(珠海规划展览馆)副主任王一波介绍:"珠海规划展览馆是珠海市2020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除了展示珠海的资源禀赋、规划远景外,我们还在积极策划类型丰富的公共参与活动,为广大市民宣介规划、了解规划、参与规划提供广阔平台,成为招商引资、公众参与的重要平台,通过运营商务空间,推进全社会凝聚珠海未来发展的共识。"
原创文艺正发生
2020年10月23日晚,珠海大剧院华灯璀璨,乐曲激昂,由珠海演艺集团倾情打造的原创音舞诗《记忆珠海——蔚蓝色的爱》在这里精彩上演。流光溢彩的舞台上,演员们以歌、舞、诗等形式,回顾珠海经济特区四十载光辉岁月。
这一原创音舞诗的上演,正是珠海原创文化力的生产成果与发展缩影。近年来,珠海市先后推出电影《港珠澳大桥》《青涩日记》、纪录片《容闳》、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敢为天下先——中国航展二十年》、话剧《龙腾伶仃洋》、歌曲《白发如花》等文艺精品。其中,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2部作品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珠海文艺原创势头越来越猛进。
"珠海演艺集团近年聘请了邹建红、何占豪、朱海、王晓鹰、周正平、李伯男、王惠然等艺术顾问及专家,为集团艺术创作把脉问诊、出谋划策。"珠海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为安说,"作为市级文艺生产单位,这种大手笔地密集聘请大师加入,在全国来看都是少有的。"
大量引进艺术人才、艺术名家,给予资金、政策扶持,这对于珠海40年来说,是一种"补短"。过去,珠海已经有歌舞团、话剧团、民族管弦乐团、粤剧团等多个专业艺术团体,但珠海文化影响力未能汇集发散。珠海演艺集团通过整合几个艺术团体,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大胆打破职称、身份的用人机制,为优秀青年演员搭建了一个展示艺术、鼓励竞争的管理机制。
"只有靠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力作,珠海的文化资源优势、文艺作品生产力才能得到更好发挥,文化影响力才能提升上去。"珠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靖球说。
陈为安说,珠海演艺集团将继续拿出特别之举,努力探索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珠海模式"和"特区方案",创作更多反映珠海传统文化与当代风采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力争尽早建成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湾区文艺高地。
文化惠民进行时
城市的点滴变化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圈,市民的点滴生活反映着城市的发展水平。
除"一院两馆"等重大项目,珠海市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至2019年底,市级已建有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以及古元美术馆,其中市图书馆、市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区级已建有图书馆3个、文化馆3个、博物馆2个,其中香洲区文化馆、金湾区图书馆、斗门区图书馆、斗门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镇街级建有镇街综合文化站24个;村居级建成318个村居文化中心,基本实现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截至2019年,珠海市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约1600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百姓参赛表演,专家评优汇演,珠澳交流展演,市民免费观演……2019年,珠海市民艺术节举办了歌手赛、舞蹈、摄影、诵读以及非遗展演、群众文艺原创作品评选、"我是珠海讲书人"读书分享活动等,开展惠民演出100余场,观众达20万人次。
"市民艺术节、珠海演艺集团惠民演出季等活动提升了珠海城市文化氛围和市民欣赏水平,推动了珠海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也为珠海打造艺术之城、魅力之城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来看,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还不够深远,珠海可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联动港澳地区开展深度文化合作、教育合作。此外,珠海还继续做好城市文化定位,应聚焦于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日后打造艺术之城的目标打好基础。"广东省委党校社文部副教授宋音希在珠海调研时说。
同时,珠海的国际赛事举办优势非常明显,除了与港澳等地合作开展国际马戏节、横琴音乐节暨雏菊音乐嘉年华、横琴爵士音乐周、第三届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拉丁舞国际锦标赛等大型国际文化活动,马拉松、赛艇、网球等赛事举办更带动了体育产业发展。
"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文化艺术人才汇集珠海,有更多的艺术大家落户珠海,这样珠海的文化发展才能真正激发出内生动力,也有助于珠海打造'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城市形象。"曾靖球说。
云山交汇,海天相融。抓准自身的优势不断开拓向上的空间,珠海的文化建设、文旅融合进步明显。当市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愈发强烈,一定离不开公共体系中强烈的人文关怀与不断滋养心灵的文化支撑。抓住优势与机遇,珠海必将迎来成为区域文化高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