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学期,动起来!贵阳贵安开足开好每天一节体育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学期,动起来!贵阳贵安开足开好每天一节体育课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61562025_121106902

新学期伊始,贵阳贵安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不仅将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还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和优化课程安排,确保学生每天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更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课间15分钟“动”起来

早上8时30分,在南明区南明小学,教室里书声琅琅,孩子们活力开启第一节课。记者在公示栏中的作息时间表上看到,每节课设置40分钟,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上午、下午各设置一次30分钟大课间,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贵阳市南明区南明小学作息时间表

走进贵阳市云岩区第一中学,学生的课间生活可谓动静结合,有的班级在做“舞蹈操”,动作简单易学,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参与,舒展身心。也有同学选择在学校每个楼层开设的图书角和开放式书吧,在运动健体之余,遨游于书香之中。



贵阳市云岩区第一中学开展“室内舞蹈操”及室外体育活动

“我们根据市、区两级教育部门‘每天一节体育课’和关于上课、作息时间的相关要求,及时调整了学校作息时间表和课程安排,充分整合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南明小学相关负责人说道。

大课间30分钟“玩”起来

各校将眼保健操融入大课间,增强学生护眼意识。同时,科学开展大课间和每天一节体育课,根据学生身体实际合理控制运动量。

贵阳市南明区达德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分层大课间运动方案。如,低中高年级分别进行《小交警手势操》《海军操》《七彩阳光》特色广播操,随后各班到指定区域开展跳绳、跑步、立定跳远等体育活动,由班主任组织、体育老师监督,保障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贵阳市南明区达德学校的大课间,老师们陪学生一起“玩”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的大课间活动,则分为集体锻炼和自由活动两个环节进行,2500余名同学到操场后迅速分区站队,进行跑操、站军姿等集体活动,他们身姿挺拔,精神抖擞,整齐的步伐声和口号声在校园上空回荡。自由活动环节,一场场精彩的体育自由活动在校园上演,同学们化身“运动健将”,在自发组织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友谊赛中鏖战正酣,蓝色、红色的校服点缀着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校焕发出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大课间跑操、站军姿掠影

“锻炼身体也是校园生活的必修课,我希望在加强学业的同时,也能劳逸结合,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该校初二(8)班的江窨茼同学说。

人人参与 拓展“动”空间

有的学校运动空间不足怎么办?地处市区的贵阳市环西小学,运动场地面积有限,学校因地制宜构建了“三维体育”体系,破运动场地之困。通过分秒必争的时间管理,依年级设置多样早锻炼;实行见缝插针的空间革命,以“3+2”模式让各年级错时开展室内外活动;进行家校联动的课程创新,开发“微运动”跨学科课程,提升亲子关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贵阳市环西小学开展丰富多样的课间活动

观山湖区第七中学充分利用校园角落,因地制宜地拓展和开发学生活动空间,如增设乒乓球桌、羽毛球网等,打造人人、处处、时时可及的“微操场”,同学们将篮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观山湖区第七中学在校园角落设置体育器材,给学生挖掘体育活动的场地

贵阳市第二十七中学则持续创新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精心打造了“微社团”活动平台,涵盖啦啦操、花样跳绳、武术等体育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跨班级的社团课程。

贵阳市第十六中学将每天最后两节课设为“乐童时间”,安排了体育课,并开展科技类、综合实践类等托管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学校将持续‘上新’特色体育、科技、文艺、实践类社团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参与,掌握运动技能,收获课外知识。”学校校长吴学涛表示。

体育活动可以放松身心,但仍有安全的顾虑。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如贵阳市南明区甲秀·翠微小学,除了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开学安全教育课”,还采取了运动安全“双保险”措施,一方面,安排教师在校内进行动态巡查、实施护导;另一方面,持续完善体育运动安全保障方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迅速响应并保障学生安全。



贵阳市南明区甲秀·翠微小学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及体育活动

丰富的体育活动、充足的运动时间、有趣的项目安排,能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锻炼身体、释放压力,增强班级凝聚力,还能帮助他们提升思维敏捷度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市教育局要求,各校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释放青春活力。

发挥好体育锻炼

每天不低于2小时的导向作用

祝卫

新学期伊始,贵阳市教育局发布《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的通知》,明确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在贵阳贵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云岩、南明等地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开展一次大课间活动,每天必须开设一节体育课,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锻炼时间不低于2小时。一系列举措,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向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会发现,身边的“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等现象在中小学生中并不少见。长时间久坐学习,缺乏运动,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于学校而言,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体育活动,能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锻炼体魄,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同时,在运动中孩子们还能学会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于家庭和社会而言,增加综合体育锻炼时间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家长将更加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不再只盯着学习成绩,会积极陪伴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社会则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和设施,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增加综合体育锻炼时间,说到底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怀。期待家校协同发力,更好发挥体育锻炼每天不低于2小时的导向作用。学校严格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丰富课间活动形式,组织各类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多运动机会;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各方携手努力,让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更加全面地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甲秀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