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片尾曲中的数字:听懂了才知道这场战役的伟大!
《上甘岭》片尾曲中的数字:听懂了才知道这场战役的伟大!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战役,这场持续43天的战役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革命精神。电视剧《上甘岭》通过片尾曲中的几个具体数字,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和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这几天,电视剧《上甘岭》热播,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一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在影视作品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1956年拍摄的黑白电影《上甘岭》中的"一条大河波浪宽"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而此次刘伟强导演拍摄的电视剧《上甘岭》,更是以惊天动地的战争场景、事无巨细的战役呈现,以及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每时每刻上演的英雄故事,让观众再次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震撼。
其中,片尾曲《阵地》中的几个具体数字,更是让观众对这场战役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
"一座山峰被炮火削低两米,脊梁依然倔强挺立"
上甘岭战役爆发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为期43天。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筹码,美军第九兵团对上甘岭发起攻击,主要目标是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美军动用了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6发的火力密度向这两个小山包倾泻钢铁。
在短短一天时间内,美军就向上甘岭发射了30多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上甘岭的主要地质结构为花岗岩,经过如此猛烈的炮火轰击,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生。我军前沿部队一天伤亡550余人,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满地都是焦土和残肢断臂,战斗场面极其惨烈。
"一面战旗弹孔有三百八十一"
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共投入4万多名兵力,打退了美军900多次进攻,歼灭美军2万余人。战役结束后,有一面旗帜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这面旗帜上面有381个弹孔。这面旗帜属于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134团第3营第8连。
上甘岭战役中,8连坚守597.9高地的一号坑道,作战14天,400余人,最后活着走下阵地的只有8个人。14天的战斗中,8连共歼灭1700多名美军。这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就是上甘岭精神最好的见证!
"一片阵地大小仅仅三点七,攻不破的防线用血肉筑起"
整个上甘岭阵地,也就3.7平方公里,但为了拿下这片阵地,美军不惜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许多岩石坑道也被炸深了三四米。志愿军部队依托坑道,与美军反复争夺阵地29次,击退敌营以上规模冲锋25次,营以下冲锋653次。而美军的伤亡,高达40%以上,这是美国人历来所有战役中最高的伤亡数字。
上甘岭战役,我们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就在这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志愿军对全世界最先进的美军,打出了国威军威,也打出了民族底气!
"一个苹果坑道里来回传递,生死情谊凝聚起民族伟力"
秦基伟军长的日记中有句话:"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因为美军火力强大,我军战士全部转入坑道,但坑道内生活十分艰苦,在对手筑垒封锁、轰炸爆破、切断水源,甚至施放毒剂、烟熏等手段下,坑道内环境异常恶劣。更为要命的是,坑道中缺水缺粮,缺乏食物,战士们嘴唇开裂,口中连唾液都没有了。
为了将战士们困死在坑道,美军封锁了所有物资运送的途径,百姓们自发筹集了几千个苹果,可惜没人能送上去。秦基伟的警卫员请命去送,也牺牲在了路上。至此也有了那道人们熟知的军令:谁能把一筐,或哪怕是一个苹果送进坑道,直接二等功。
最终,一个17岁叫做刘明生的运输员冲进来坑道,可一整筐苹果,却被炸的只剩下一个,就这一个苹果,在指挥员、战斗员、伤员手中来回传递,谁都不忍心吃第一口。最后干部张计发让大家吃,一个小小的苹果,在坑道中传了3圈,九个人,才把它吃完。
送苹果,是因为战斗太过惨烈,而九个人吃了3圈才吃完,说明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都那么无私无畏,心中都想着别人。战士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更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也是我志愿军,最为优良的传统。
其实,除了这些数字,上甘岭战役中还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而通过这几个数字,我们也才能了解,上甘岭战役的前前后后,以及那些英雄事迹。《上甘岭》这部剧,越来越好,一定要赶紧跟着追下去,相信我,看这样的电视剧,你绝会不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