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犬伤人事件频发,这些应急知识要记牢
恶犬伤人事件频发,这些应急知识要记牢
近日,一起恶犬伤人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一名女子带着3岁女儿散步时遭4条大型犬撕咬,女子全身多处受伤,其中最深处已见骨。这起事件再次凸显了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的重要性。那么,当遭遇恶犬攻击时,应该如何有效应对?若不慎被狗咬伤,又该如何处理?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恶犬伤人事件频发,管理亟待加强
这4条大型犬均没拴狗绳,短短一分多钟的时间,母亲为保护孩子,全身共有10余处伤口,伤口最深处已见骨。这触目惊心的一幕,既让人心痛,又令人反思。
治犬重在治人,狗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正是部分犬主人未能履行依法依规养犬责任,或疏于看护、遛狗不拴绳,或随意丢弃致流浪犬无人看管,且在事故发生后极力洗脱责任,致使恶犬伤人事件频发。
犬类管理必须引起重视,此类恶犬伤人的悲剧绝不能再重演!目前,全国多地发布了犬只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指出,“遛狗不系绳”可以罚款、没收其犬、要求5年内不得再养,比如杭州最高可罚1000元;武汉会视情况,将养宠业主纳入严重失信名单。
今年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典型案例,呼吁文明养犬、依规养犬,强化养犬有责、养犬负责意识。这些案例判决明确,禁止饲养的大型犬伤人,无论受害人有无过错,犬主均应承担全部责任;犬只追逐路人致其受惊吓摔伤,“无接触式伤害”,饲养人也担责。
《民法典》则规定,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由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此外,从刑事责任层面上讲,狗咬人是可以“入刑”的,因“狗咬人” 导致狗主人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均有案例。其中,是否拴绳是法院认定能否入罪的重要依据。
据卫健委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每年被动物致伤进行狂犬病预防处置的人数超过1000万。
遭遇恶犬攻击时的应对方法
当遭遇恶犬攻击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快速摆脱:
蒙头法:可用衣物罩住狗的头部,使其撒嘴。当视线被阻,狗通常会迷失方向,这时候很可能会放松咬合。
勒喉法:可借助皮带、布条、水管、绳子等工具,用力勒住狗脖子,或使劲提起狗项圈,让它无法呼吸,自然就松口了。
敲打法:狗的眼睛和鼻子部位通常比较敏感,借助书包、衣物等随身物品击打狗的面部,会让它感到疼痛和害怕,从而阻断狗的攻击。还可踢踹狗的腹部或者使劲用脚踩跺狗爪子,令它感到疼痛,从而阻止继续攻击。
抬腿法:抬起狗的后腿,使正在咬人的狗失去平衡,则会自动松口。
图源:湖北应急管理
被狗咬伤后的处理步骤
如果被狗咬伤、抓伤,应先判断伤口暴露级别,Ⅱ级和Ⅲ级暴露需进行下一步处理。
Ⅰ级暴露:接触或喂饲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舐;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Ⅲ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
如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应立即进行伤口冲洗与消毒处理,并及时到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医,医生会评估伤口并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科科温馨提醒
依法养犬、文明养犬,别让你的爱成为别人的痛。如不幸被狗抓咬伤,应第一时间就医处置,接种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