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改变就是心肌缺血吗?到底要不要紧?
T波改变就是心肌缺血吗?到底要不要紧?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但很多人对心肌缺血的理解存在误区。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T波改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并介绍如何正确诊断心肌缺血。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送养分,包括糖、脂肪酸和氧气等。而糖、脂肪酸和氧气经过人体的反应,会产生一种叫ATP(三磷酸腺苷)的物质,ATP就是能量。所以,糖和氧气,一个是原料,一个是燃料,最后形成了能量。心肌缺血时,心肌的能量就会不足。
很多人往往会误以为自己是心肌缺血。这是因为以前没有其他检查设备而只有心电图检查时,看到T波有点低平、有点改变,或ST段有一点点变化,心电图报告上就会提示心肌缺血。但现在心电图报告上不再出现“心肌缺血”提示了,会直接写T波改变或ST段有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T波改变和心肌缺血之间只有20%的符合率,即使是T波改变,也不一定是心肌缺血。
什么是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往往是发作性的,表现为时间短于15分钟的胸闷、胸痛,而且和运动有关。比如,运动后就开始胸痛,休息了会好,再运动又会痛,休息后又好了。所以,当心电图的改变与胸痛症状相关联的时候,T波改变才有意义。但是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不愿拿下“心肌缺血”的帽子。
如何诊断心肌缺血?
运动心电图
这个方法是把电极贴到患者的胸口上,然后患者在跑步机上一边跑步一边做心电图。当患者的心率增加了,达到了一定的负荷量,就查看一下心电图有没有改变。如果在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心电图还没有改变,那就不是心肌缺血。
这说明什么?说明心肌里的血液足够用了。当你跑步时,心率达到目标心率[目标心率=(220-年龄)×85%]后还没有出现心肌缺血,那就不用害怕了,因为我们平时的心率一般在70~80次/分。
也有人会问:“这个检查只能说明心肌在负担重的时候没有缺血,怎么能证明在日常情况下没有发生心肌缺血呢?”还有另两个检查,接着往下看!
心脏核素扫描
这个检查用同位素标记血液,经过扫描就可以显示结果。如果心肌不缺血,心肌充满了标记过的血液,图片全部显示红色;如果心肌有一部分缺血,那对应的部位在图片上就显示为黑色。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这个检查需要使用造影剂,然后CT扫描心脏的血管,即冠状动脉,显影后再看一下冠状动脉有没有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
心肌缺血的确诊标准
心肌缺血确诊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从手上的桡动脉插根导管,插到心脏的冠状动脉,然后注射造影剂,显影后看冠状动脉有没有狭窄。有狭窄的话,再分析狭窄的程度,就会一目了然。
现今,疾病的检查手段非常多,只凭心电图来诊断心肌缺血的年代早就过去了。注意,一些把“心肌缺血”的帽子戴在头上不肯摘的人,很有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建议去相关科室就诊。
本文内容来源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心脏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