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ESAs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长效ESAs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常用药物。目前可供临床医师选择的有短效ESAs和长效ESAs。《长效ESAs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明确了长效ESAs的合理使用。结合药物在中国的获批情况,本文中的长效ESAs包括了3种药物,分别为达依泊汀α、一种持续性EPO受体激动剂(CERA)和培莫沙肽。
长效ESAs在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治疗对象
- 推荐长效ESAs用于治疗非透析依赖CKD患者合并的肾性贫血(1A)。
- 推荐长效ESAs用于治疗透析依赖CKD患者合并的肾性贫血(1A)。
- 建议对于短效ESAs低反应的肾性贫血患者,可使用长效ESAs进行治疗(2C)。
治疗时机
- 推荐长效ESAs治疗肾性贫血的起始治疗时机为血红蛋白(Hb)<100g/L(1C)。
- 推荐长效ESAs治疗肾性贫血时,Hb靶目标维持≥110g/L,但不超过130g/L(1A)。
- 此外,在使用长效ESAs治疗肾性贫血时,应通过全身系统检查排除引起贫血的其他疾病,如营养不良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并尽可能纠正加重肾性贫血的其他因素,如慢性炎症、铁代谢紊乱以及造血原料不足等。
治疗方案
- 根据CKD患者治疗前Hb水平和临床情况决定长效ESAs的起始治疗剂量(1D)。
- 推荐对于ESAs初治的患者,达依泊汀α的起始剂量可给予固定剂量(20μg)或根据体重计算(0.45μg/kg),1次/周,皮下或静脉注射;CERA的起始剂量为0.6μg/kg,1次/2周,皮下或静脉注射;培莫沙肽的起始剂量为0.04mg/kg,1次/4周,皮下注射(1A)。
- 推荐对于正在使用短效ESAs治疗的患者,可根据目前短效ESAs的使用量按比例直接转换为长效ESAs(1A)。
- 建议根据长效ESAs初始治疗期间Hb水平的上升速度以及维持治疗期间Hb水平的稳定性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将Hb水平维持于110~120g/L,Hb的增长速度控制在每4周10~20g/L以内(2D)。
对于ESAs初治的肾性贫血患者的起始剂量、给药频率及给药方式可见表2。
药物 | 起始剂量 | 给药频率 | 给药方式 |
---|---|---|---|
达依泊汀α | 20μg或0.45μg/kg | 1次/周 | 皮下或静脉注射 |
CERA | 0.6μg/kg | 1次/2周 | 皮下或静脉注射 |
培莫沙肽 | 0.04mg/kg | 1次/4周 | 皮下注射 |
表2 三种长效ESAs的起始剂量、给药频率及给药方式
对从短效ESAs转换到长效ESAs治疗的患者,起始剂量可根据转换前短效ESAs的使用剂量按照表3进行转换。此外,多项国际Ⅲ期临床研究中ESAs:达依泊汀α的转换率为200∶1。但一些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认为,维持250∶1~350∶1的转换率可能更有益于Hb水平的稳定上升,特别是对于短效ESAs使用量>5000IU/周的患者。
短效ESAs剂量(IU/周) | 达依泊汀α起始剂量(μg) | CERA起始剂量(μg/kg) | 培莫沙肽起始剂量(mg/kg) |
---|---|---|---|
<5000 | 20 | 0.6 | 0.04 |
5000-10000 | 40 | 1.2 | 0.08 |
>10000 | 60 | 1.8 | 0.12 |
表3 短效ESAs转换为长效ESAs的起始剂量
大型队列研究已充分证实Hb上升速度过快和(或)水平过高均与CKD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ESAs使用期间需密切监测Hb水平。建议每1~2周监测1次Hb,直至趋于稳定,随后每4周监测1次。并根据表4调整长效ESAs的剂量。
Hb水平 | 剂量调整 |
---|---|
<100g/L | 增加25%-50% |
100-110g/L | 增加25% |
110-120g/L | 维持原剂量 |
120-130g/L | 减少25% |
>130g/L | 暂停用药 |
表4 调整长效Ess的剂量
备注:上调和下调可按照原剂量25%的比例进行调整,必要时可按照50%的比例进行调整。达依泊汀α可以按照阶梯剂量进行逐级调整,如10、20、30、40、50和60μg。*当Hb水平稳定后,达依泊汀α可由每周给药1次调整为每2周给药1次。CERA和达依泊汀α(非透析者)可由每2周给药1次调整为每4周给药1次,剂量是当前剂量的2倍。
此外,达依泊汀α和CERA静脉给药与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均相当。因此,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意愿和临床情况自由选择达依泊汀α和CERA的给药方式。而对于培莫沙肽,鉴于其自身药物性质,只能选择皮下注射。
铁剂使用
- 推荐在使用长效ESAs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定期检测SF、TSAT等铁代谢相关指标,至少每月检测1次,而对于贫血维持治疗阶段或Hb较为稳定的患者,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1C)。
- 在长效ESAs治疗期间,应维持SF 200
500μg/L,TSAT 20%50%(2B)。
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 在儿童、老年人群、肝功能不全、肾移植术后、肿瘤等特殊人群肾性贫血的治疗中,可考虑使用长效ESAs(2B)。
不良反应及处理
- 建议使用长效ESAs期间,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高血压、血栓栓塞及PRCA等不良反应,一经发现应予以积极治疗(1,未分级)。
- 血压升高是ESAs类药物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现有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以确定哪类ESAs在保持血压水平稳定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在使用长效ESAs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压,必要时采用合适的饮食干预或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对于血压难以控制的患者,建议减少ESAs用药剂量或暂停给药。
- 在临床实践中,使用长效ESAs时应密切监测Hb的水平,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Hb升高过快引起心脑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 使用长效ESAs类药物期间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超敏反应,包括过敏症、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皮疹以及荨麻疹;重度皮肤不良反应包括水疱、皮肤剥脱反应、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
参考文献:中国非公立医院协会肾病透析专业委员会共识专家组. 长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4, 40(2): 14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