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研究揭示鲈鱼饲料中赖氨酸的最佳添加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研究揭示鲈鱼饲料中赖氨酸的最佳添加量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TRCBJL05567MFC.html

赖氨酸是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本文通过科学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赖氨酸水平对鲈鱼生长性能、存活率、饲料效率等的影响,为鲈鱼饲料的科学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蛋白质是鱼类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鱼类的生长实质上是体内蛋白质的不断沉积。研究表明,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往往高于陆生动物,且受到饲料必需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目前已确定的鱼类必需氨基酸有10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者饲料氨基酸不平衡都将会导致鱼类生长下降或者饲料效率降低。因此,配制鱼类的高效平衡饲料应满足其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实验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和啤酒酵母作为主要蛋白源,鱼油和大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小麦粉作为糖源,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配制成6种等氮(粗蛋白44%)、等脂(粗脂肪13.59%)、等能(19.59 kJ g-1)的实验饲料。

此外,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应量的晶体氨基酸以模拟鲈鱼全鱼的氨基酸模式,使基础饲料中除赖氨酸以外的其它各种必需氨基酸满足鱼体需求。

在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0.0g、6.0g、12.0g、18.0g、24.0g、30.0g的晶体L-赖氨酸,使饲料中最终设计的赖氨酸梯度包括鲈鱼全鱼的赖氨酸含量(3.36%,43%鱼体蛋白),其中基础饲料中赖氨酸含量为1.46%。

制作饲料前,将所有原料粉碎。将各种已粉碎的原料根据饲料配方的配比定量混匀,然后加入定量的水手工揉匀,后经F(II)-26型双螺杆挤条机制成直径为4mm的硬颗粒饲料,于45℃通风烘箱中烘12h,烘干后用塑料袋保存于-20℃冰箱中备用。

实验结果与分析

存活率与生长性能

鲈鱼存活率均在95.8%以上,且随着饲料中Lys水平的升高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鲈鱼摄食率在1.15%到1.41%之间,但饲料中Lys水平对其无显著性影响。

随着饲料Lys水平的升高,鲈鱼SGR先升高后趋于平稳,且当饲料中Lys水平等于或高于2.68%时SGR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15%Lys水平组(P<0.05),其他各组间显著不差异(P>0.05)。

饲料Lys水平与鲈鱼特定生长率(SGR)之间具有线性关系,经直线回归分析,得到折线模型的公式为:Y = 1.013+0.146(X-2.68)(R2=0.815),当x<2.68时;Y = 1.013,当x>2.68时;以SGR为评价指标,可以得出鲈鱼对饲料中Lys的最适需求量为2.68%(%干物质)。

饲料中添加Lys后饲料效率升高,当Lys含量为2.68%、3.24%和3.70%时,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饲料中Lys水平与鲈鱼饲料效率(FER)之间具有线性关系,经直线回归分析,得到折线模型的公式为:Y = 0.81+0.25(X-2.47)(R2=0.960),当x<2.47时;Y = 0.81,当x>2.47时;以FER为评价指标,可以得出鲈鱼对饲料中Lys的最适需求量为2.47%(%干物质)。饲料中Lys水平对鲈鱼肝脏指数和内脏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

生长与氨基酸需求的关联

实验鱼为人工孵化的同一批鱼苗,购自个体养殖户。养殖实验在浙江宁波进行,养殖周期60d。实验开始前,将鲈鱼于3.0×3.0×6.0m的海水网箱中暂养,投喂对照组饲料使之逐渐适应颗粒饲料和养殖环境。

暂养结束后,饥饿实验鱼24h,挑选健壮、规格基本一致的鲈鱼(初始体重215.00±3.00g)随机分配于18个海水网(1.0×1.0×1.5m)中,每个网箱20尾鱼。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个网箱,实验期间每日饱食投喂2次(6:00和16:30)。实验期间海水温度为2229.5℃,盐度为2630‰,溶解氧约为7mg.L-1。

实验结束将实验鱼饥饿24h,后以丁香酚(1:10000)麻醉,计数并测量体重,分别从每个网箱中随机选取3尾实验鱼,于-20℃保存用于鱼体成分分析。

从每个网箱中分别另取4尾实验鱼,用1ml肝素钠抗凝的无菌注射器自尾静脉取血,加入到肝素钠抗凝管中,轻轻混匀,于4℃静置2h,在4℃(4000×g)条件下离心10min后,取上层血浆于-80℃保存用于后续分析。

然后将取血后的实验鱼解剖,取内脏和肝脏并分别称重用于脏体比和肝体比的计算,并取肠段和少量的背部肌肉迅速放入液氮中,于-80℃保存用于后续分析。

在烘箱(105oC)中将饲料、原料、全鱼及粪便等样品烘至恒重计算水分含量,然后根据AOAC(1995)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抽提法进行测定;样品灰分含量测定采用马弗炉灼烧(550oC,12h)法;能量水平测定采用氧弹式热量仪。每份样品均设定2个重复,并最终采用两个测定数值的平均数作为测定结果(若两次测定的数值相对偏差>2%,则增加测定重复至稳定)。

本实验中,随着饲料Lys水平的升高,鲈鱼体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相同的实验结果在鲈鱼幼鱼、大黄鱼和虹鳟等的研究中也有发现,鲈鱼体脂肪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是随着饲料中Lys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可能的原因是Lys在鱼体内与Met一起作为肉碱合成的前体,而肉碱负责转移胞质长链脂肪酸至线粒体进行β氧化。当饲料中Lys水平较低时,β氧化水平也相应较低,从而使鱼体更多的利用蛋白质而非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肝脏中AST和ALT活力大小可以反应鱼体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程度及鱼体肝脏损伤状况,AST和ALT在鱼体中负责分解氨基酸并转移氨基基团至α-酮酸,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缺乏可使α-酮酸含量降低,从而降低ALT和AST活性。本研究中AST和ALT活性随着饲料Lys水平的升高均先升高后降低,且都在Lys水平为3.24%组达到最大,当饲料中Lys含量不能满足鱼体需求时,氨基酸不平衡会降低饲料中氨基酸的可利用率,并进一步降低AST和ALT活性。本研究中,当饲料Lys水平超过3.24%时,AST和ALT活性降低,可能是由于Lys和Arg的拮抗作用所致。相关研究表明,饲料中过量的Lys会影响Arg的代谢或使鱼类对Arg的需求量增加。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鲈鱼在其生长不同阶段Lys需求量不同,当分别以SGR和FER为评价指标时,初始体重为215g左右的鲈鱼其Lys需求量分别为2.68%和2.47%(%干物质)。

本文总结了水生动物饲料适口性和摄食率与饲料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鱼粉富含促摄食物质,而植物蛋白源中缺乏这些促摄食物质,同时含有一些抑摄食物质。随着植物蛋白源在饲料中的比例增加,饲料中的促摄食物质减少,导致饲料适口性下降,水生动物的食欲减弱,摄食量减少。这一研究对于优化水产动物饲料配方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