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书三研":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核心素养
"一册书三研":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核心素养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青年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生力军,其核心素养本位下的学科理解力与教学设计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11月7日,北京市通州区荣海小学启动"核心素养本位下的学科理解力和教学设计力"提升项目,借助华师教育研究院优质课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会议由刘军昌副校长主持,20余位青年教师参与。
华师教育研究院项目主任李宏村对项目意义、实践价值、培训流程等做详细介绍,鼓励青年教师投入实践,进阶式成长。
随后,华师教育研究院的刘术红副院长为全校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把握课标·驾驭教材·精准备课——新课标备课策略:一册书三研》的通识培训讲座。此次讲座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备课指导建议,更为学校的教研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术红副院长深入剖析了传统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如经验性有余而专业性不足、教学目标混沌不清等。她指出,备课作为教师的基本功,其专业性至关重要。为此,她提出了"一册书三研"的备课策略,即研课标、研教材、研实施,帮助教师们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方向,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在讲座中,刘副院长详细解读了课程标准的内涵与重要性。她强调,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学的根本依据。通过深入研读课程标准,老师们能够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以及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从而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刘副院长还带领教师们对研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她指出,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但并非教学的全部。教师们应该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此外,她还分享了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方法,鼓励教师们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拓宽教学视野,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考试分析,刘院长指出:老师们要结合小学考试的特点,进行类型、策略等分析,同时对应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结合学情,指导教学。
在谈到研实施时,刘院长强调了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她认为,好的教学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此,教师们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活动的连贯性和层次性,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
讲座过程中,刘院长还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为教师们展示了如何运用"一册书三研"的备课策略进行备课。她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等。这些实用的教学建议和方法,让教师们受益匪浅。
此次讲座不仅让教师们对"一册书三研"的备课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学到备课方法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