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甲流来势汹汹,为什么最终要靠中医药“挑大梁”?有4个理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甲流来势汹汹,为什么最终要靠中医药“挑大梁”?有4个理由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9V2S3F05568JQA.html

随着春运和春节的临近,甲型H1N1流感(甲流)成为影响节日氛围的重要因素。近期,多地出现甲流感染病例,症状明显。根据国家疾控中心的监测报告,当前检出的流感阳性样本中,99.6%为甲流,且自去年12月以来,甲流已连续五周占据呼吸道传染病榜首。

甲流的症状与治疗

甲流病毒进入人体后,经过1-3天的潜伏期,会突然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高烧和怕冷、脸红和水肿、厌食和腹泻、咳喘和乏力等。这些症状往往相互矛盾却又同时存在,尤其是发烧容易反复,咳痰难以痊愈,疼痛持续不断,患者会感到非常不适。

甲流是可以检测确认、预防和治疗的。检测主要依靠血生化和胸部影像学检查;预防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消毒、提升免疫力、减少社交接触等;治疗则主要依靠药物。在民众眼中,最关注的是治疗方法。

目前流行的现代药物主要有:抗病毒类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止咳雾化药如溴己新、布地奈德;抗敏药如扑尔敏、西替利嗪;止泻药如蒙脱石散等。这些都是化学合成类药物,即“西药”。

中医药在甲流治疗中的优势

从中医角度看,甲流属于“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通过身体免疫调节,一段时间可以恢复正常,药物只起到辅助作用。有人描述比较直接:甲流一般吃药7天能恢复健康,不吃药一周也能好。吃药的意义,是让身体感觉舒服一些,给免疫力向病毒反攻争取时间。

甲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消化道症状持续1周以上,可达两周,表现为食欲不佳、拒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呼吸道咳喘痉挛,少的十天半个月,多的可达数个月;呼吸道痰多,与咳喘基本同步。

从中医角度看,治咳喘、痰饮、消化道症状,正是“拿手戏”,有大量方剂、药材组合,既有现成的经方,也有自拟的时方,还有加减化裁而成的验方。

中医没有“甲流”病名,各种呼吸道病症,多辨证为风邪,从表里、虚实、寒热等入手辨证、分析,找准主证,关注兼证,整体调理。甲流在中医看来,是风邪入侵,夹杂湿、热、燥等因素致阴阳失衡,入里化热,热盛里结,伤正损阳。

中医药治疗甲流的优势分析

应对甲流用中医药,与西药相比,有哪些优点?可以从4个方面分析。

第一条:从时效性看,中药更长一些。

用现代化学药,尤其实施抗病毒治疗,很多指南推荐是“48小时以内”效果较好,用得越早越好,超过48小时,症状持续时间长,并发症风险高。大部分国人在与疾病打交道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容忍度,要么认为是小病,要么扛不住了才就医,比如感染甲流后,早就超过48小时才用药的比比皆是,抗病毒效果是打折扣的。中药的使用是建立在辨证基础上的,有风寒、风热感冒的区别,即使拖得比较久,症状较重了,因人因病用药,也能较快见效。

第二条:从普适性看,中药更广一些。

现代化学药有一定的用药限制,如玛巴洛沙韦不适用于5岁以下幼童,不管有没有效果,只能用一次,等等。在抗病毒上,奥司他韦是可防可治,玛巴洛沙韦偏重于治。在退烧、抗过敏等药物选用上,也有一些老人、儿童慎用禁用的情形。中药使用重点考虑在顾护胃气基础上扶正祛邪,尤其重视阳明胃经,防止伤肾气,绝大部分人群都可用中药调理。

第三条:从经济性看,中药更便宜一些。

这是与西药对比后的直观结论,甲流药物用药方案:不差钱可直接考虑玛巴洛沙韦,其次是奥司他韦,成年人“丐版”用药考虑对乙酰氨基酚片,老人小孩病号可考虑注射雾化等配合治疗,不管哪一种,“检查+治疗费用”轻松突破数百元。近日由于病患增多,不少药店的甲流抗病毒药物、退热消炎药等均出现涨价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患者用药多花一笔钱。中药材治疗风寒、风热感冒,较贵的是中成药,但也比西药便宜,如果使用方剂,轻症患者甚至可以数十块钱就能解决问题。

第四条:从系统性看,中药更全面一些。

选用现代药物见效是比较快的,血药浓度达峰后,症状大大缓解。但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可能病情反复,特别是发烧、炎症的反复让人很难受。无论是抗病毒药,还是止咳药、抗生素等,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这是西药的特点和痛点,目前没办法克服。中药关键是中医辨证,厉害的中医已经不多见了,通过整体调理,按阶段用药,主证兼证考虑周全,通常系统性更好,而且没有耐药困扰。

在时效性、普适性、经济性、系统性4个指标上,中医药都有一定的优势,治疗能当大任,能“挑大梁”。但实际运用中,中药使用远远不及西药,要么是受质疑,要么是良医难觅,要么是习惯使然,要么冠以“安慰剂”名头,等等,令人唏嘘。

中医药治疗甲流的具体方剂

既然说中药有用,能“挑大梁”,那么在治咳喘、化痰饮、缓解消化道症状这3个问题上,中医有哪些方剂?

1、治咳喘,痰+唾+涕,用小青龙汤;咽干+咽痛+嘶哑,用桔梗汤;有汗+气喘,麻杏石甘汤,无汗气喘则用麻黄汤;舌红+咳+烦,用泻白散加减;痰黄+胸痛+咳逆,用小陷胸汤,等等。

2、治痰饮,二陈汤加减、金水六君煎、苓术二陈煎、三子养亲汤、礞石滚痰丸、茯苓丸、止嗽散、清燥救肺汤、桑杏汤等。

3、消化道症状,五积散加减、四逆汤、吴茱萸汤、葛根芩连汤、黄连阿胶汤、半夏泻心汤、小建中汤等等。

中医用药不是简单叠加,需考虑相互作用,分清寒热,辨证虚实,把痰饮瘀和血气阴阳搞准,用之得当,同样后很好的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