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扔出第二枚开源王炸,对于英伟达来说意味着什么?
DeepSeek扔出第二枚开源王炸,对于英伟达来说意味着什么?
2月25日,中国AI公司DeepSeek在“开源周”活动中发布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全球首个面向MoE(混合专家)模型的全栈通信库DeepEP。这一开源工具不仅直接解决了AI行业的算力焦虑,还在GitHub上瞬间飙出1500颗星,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而就2月26日,英伟达将公布第四季度财报,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质疑声此起彼伏。DeepSeek的这一“王炸”,对英伟达来说意味着什么?
DeepEP:NVLink的“磁悬浮升级版”
DeepEP的核心亮点在于对NVLink技术的优化。NVLink是英伟达开发的GPU互连技术,双向互传速度高达1.8TB/s,被誉为大模型发展的“基石”。然而,DeepEP将这一技术玩出了新高度,信息传递速度提升至每秒158GB/s,相当于把北京到上海的运输时间缩短到“喝一口水”的瞬间。
更妙的是,DeepEP还结合了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技术,实现了跨城市数据传输的“量子传送”效果。数据在传输的同时还能并行计算,避免了传统通信中的等待时间,真正做到了“无感传输”。这种效率的提升,让以往需要2000台GPU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几百台就能搞定。
英伟达的“算力焦虑”:从“护城河”到“护城坑”
英伟达的NVLink技术一直是其“算力帝国”的护城河,但DeepEP的出现,直接在这条护城河上架了一座“磁悬浮桥”。更让英伟达头疼的是,DeepSeek的开源策略打破了技术壁垒,降低了AI开发的准入门槛。
市场对英伟达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24年,英伟达的营收虽然高达911.7亿美元,但其股价近期波动明显,与去年10月持平。投资者担心,随着科技公司资本支出放缓,英伟达的高增长神话可能难以为继。而DeepSeek的低成本优势,更是让英伟达的核心客户开始重新评估算力开支。
网友从“炸锅”到“调侃”
对于DeepEP的发布,网友们的反应可“炸锅”了。有人调侃:“DeepSeek这是要把英伟达的‘算力帝国’变成‘算力遗址’啊!”也有人感叹:“黄仁勋的NVLink再牛,也架不住中国团队的‘磁悬浮’升级。”
有网友称,“黄仁勋标志性的皮衣可能又要多几道褶皱。”更有网友总结道:“DeepEP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开源生态的胜利。英伟达的‘护城河’再宽,也挡不住开源的‘洪水’。”
算力市场的“革命”
有分析指出,DeepEP的发布标志着AI算力市场正从“暴力堆硬件”向“智能优化”转变。DeepSeek通过算法创新,显著降低了对高算力硬件的依赖,推动了AI技术的普惠化。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翟季冬表示,DeepSeek的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性能上,更在于其通过算法、软件和硬件的协同创新,实现了计算与通信的完全重叠,极大提升了GPU的利用率。
英伟达的“算力帝国”还能撑多久?
DeepSeek的DeepEP不仅是一张“王炸”,更是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英伟达的“算力帝国”上。从“护城河”到“护城坑”,英伟达的“算力焦虑”正在加剧。
此刻最魔幻的现实是:当华尔街担忧英伟达增长见顶时,杭州某产业园的程序员正用DeepEP给自家大模型做"心脏搭桥手术"。或许明天醒来,人们会发现算力世界的中心,已经从硅谷的芯片工厂转移到了开源社区的代码洪流中。
正如网友所说:“DeepSeek的开源策略就像一场‘洪水’,冲垮了英伟达的‘护城河’。未来的算力市场,不再是‘硬件为王’,而是‘算法为王’。”或许,英伟达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守住“护城河”,而是如何在这场“革命”中找到新的生存之道。毕竟,算力市场的未来,属于那些既能“玩硬件”又能“玩算法”的玩家。而DeepSeek,显然已经走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