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是什么意思?如何预防?
心源性猝死是什么意思?如何预防?
心源性猝死指的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发生、迅速进展且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通常是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异常或心脏机械功能突然衰竭,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进而引发全身血液循环停止,重要器官如大脑、心脏本身等因缺血缺氧而功能丧失。
心脏的正常节律依赖于心脏传导系统有序的电信号传导,当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出现紊乱,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停搏等,会使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心脏的机械功能障碍,如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无法有效收缩,或严重的心肌病使心肌结构和功能受损,也会引发心源性猝死。
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常见的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心肌供血不足,容易引发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会使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增加猝死风险。
先天性心脏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由于心脏离子通道异常,导致心脏电生理紊乱,也容易引发心源性猝死。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以及一些药物不良反应、电解质紊乱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心源性猝死。
在猝死发生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前驱症状,如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但也有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突然就发生猝死。猝死发生时,患者会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脉搏消失,面色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固定。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监测等,尤其是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