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一定能有效刺激经济吗?
央行放水一定能有效刺激经济吗?
央行放水,即中央银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降低利率、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执行量化宽松政策(QE)和提供长期再融资操作等方式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然而,很多人对央行放水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央行可以无限印钞以解决所有债务问题。实际上,央行必须通过商业银行这一渠道,以贷款的形式将资金注入市场,只有当企业和个人愿意借贷时,这些资金才能真正流入经济,发挥信用功能。
央行放水的局限性
央行放水的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当个人或企业负债过高,或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缺乏信心时,即使央行释放大量流动性,市场也可能缺乏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扩张,比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来创造就业机会和刺激经济。这种做法有时被称为“直升机撒钱”,即直接向经济注入资金。
“直升机撒钱”和量化宽松通常同时进行,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以美国为例,美联储通过印钞购买国债,这些国债为美元提供背书,而新印制的美元则用来支持国债。理论上,国债可以无限展期和累积,但为了维持信用,国债的利息支出必须控制在GDP增量之下,以确保偿债能力。
如果债务增长过快,导致利息支出超过GDP增量,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 信用受损:债务累积导致偿债能力受到质疑。
- 劳动收入下降和失业上升:收入增长不足以支付利息,导致债务问题恶化。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债务和利率与GDP增量之间的平衡。在GDP增速下行,逆周期调节又要增发货币应该怎么做?那就是降息,但是降息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旦降息,缩小了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资本就会流出。
比如去年美联储在持续加息,而我们在降息,中美之间出现利差倒挂,买美债的无风险收益比买人民币资产的收益更高,那逐利的资本就会往美国流动。
由于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投资,是资本输入国,一旦资本转向流出,经济就很难持续增长,然后就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房地产与货币超发
房地产市场是推动货币超发的重要机制。居民买房需要拿出储蓄并申请银行贷款,房价越高,银行能贷出的款就越多,流动性也就越充沛。同时,房价上涨会推高地价,政府可举债规模随之扩大,基建规模也会增加,这又反过来推高土地溢价和房价,形成涨价螺旋。
然而,这种涨价螺旋不可能无限持续,因为它是由债务驱动的。债务周期的存在意味着,当债务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必须减少消费以偿还债务,这将导致经济进入衰退周期。
从个人到国家层面,债务周期都遵循相似的规律。当人们借钱消费时,支出和收入都会增加,反映在宏观经济上就是繁荣周期;而当人们为了偿还债务而压缩支出时,收入就会减少,反映在宏观经济上就是衰退周期。
结论
央行的“放水”政策和财政扩张都是试图通过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然而,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债务水平、市场信心和资本流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理解这些复杂的经济动态对于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