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公布12代酷睿大小核配置、优化策略:三种级别
Intel公布12代酷睿大小核配置、优化策略:三种级别
Intel近日公布了Alder Lake 12代酷睿处理器的开发者文档,详细介绍了新一代处理器的架构配置和大小核混合架构优化策略。本文将为您解析12代酷睿处理器的核心配置、指令集支持以及三种级别的优化策略。
Intel确认,Alder Lake-S桌面版有两种不同核心配置:
- 满血版本:8个大核、8个小核,配备32单元核显
- 精简版本:6个大核、0个小核,配备32单元核显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型号将不配备小核心。
移动版处理器统一采用Alder Lake-P代号,取代了之前的U系列和H系列划分方式,同样有两种核心配置:
- 6个大核、8个小核,配备96单元核显
- 2个小核、8个大核,配备96单元核显
移动版处理器最多配备6个大核心,但所有型号都会包含小核心,且核显规模是桌面版的三倍。
在指令集支持方面,大小核支持的指令集完全一致,唯一的例外是AVX-512。现有小核不支持AVX-512,如果小核开启,大核会自动禁用AVX-512。OEM厂商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屏蔽小核心,不在BIOS里显示,这样就可以自由开启AVX-512。
Intel确认,12代酷睿处理器将陆续覆盖桌面、笔记本、超极本、翻转本、二合一本等不同产品形态领域,对应的型号将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陆续发布。
对于用户最关心的大小核调度效率优化,Intel提供了三种级别:
没有优化:软件完全不考虑大小核分配问题,由Windows系统调度器基于Intel ITD的反馈和算法,智能分配线程,动态分配负载。
良好优化(Good):软件有一定的设置,可以利用混合架构,但又没有针对性的完全重写。优先的重要负载会分配给大核心,并根据负载所需的大核心数量、最大线程数量,对任务系统进行调度,确保负载均衡。同时还有线程优先级、QoS API,确保负载给到合适的核心,比如游戏、渲染分派给大核心,后台线程交给小核心。
最佳优化(Best):软件可以完全利用混合架构任务系统,并创建两个线程池。一个是优先线程池,面向大核心,执行需要大核心或者指定给大核心的任务;另一个是次要线程池,面向小核心,执行着色器编译、音频混合、推流直播、解压缩之类的非关键任务。为了进一步优化系统、增强负载均衡,开发者还需要部署任务分配算法,在大核心负载过高的时候,将优先线程转成次要线程,交给小核心。这一点对于笔记本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的大核心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