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松动术:缓解上肢发麻、发凉、发胀
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松动术:缓解上肢发麻、发凉、发胀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压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胸廓出口综合征的定义、症状、体征以及神经松动术的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指胸廓出口区重要的神经血管受压(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静脉),从而引起上肢疼痛、麻木、无力及肿胀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
其神经血管卡压位置主要在胸廓上口区域,包括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以及胸小肌后方等部位。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和静脉在这些相对狭窄的解剖空间内,因周围肌肉、骨骼或韧带的异常,如先天性畸形、外伤后瘢痕形成、肌肉紧张或肥厚等,导致其受到压迫,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上肢放射性疼痛,可从颈部、肩部向手部放射,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上肢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感,尤其在手部尺侧和桡侧分布区域较为明显;手部握力减退,精细动作协调性变差,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持物;还可能出现上肢肿胀、皮肤颜色改变(苍白或发绀)等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
体征方面,部分患者在锁骨上窝或腋窝处可触及紧张、条索状的肌肉,压痛明显;Adson 试验、Roos 试验等体格检查动作常呈阳性。
Adson 试验是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头转向患侧,检查者触摸患侧桡动脉搏动,若搏动减弱或消失则提示锁骨下动脉受压。
Roos 试验是让患者双上肢外展 90°并外旋,然后反复握拳松开,若在短时间内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加重或无力等不适,则提示胸廓出口处神经血管受压。
神经松动术是一种基于神经动力学原理,通过特定的手法操作,对神经进行有节律的拉放动作,以改善神经的活动度、减轻神经周围组织粘连、促进神经的血液循环和轴浆运输,从而缓解因神经受压或损伤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治疗技术。
神经松动术操作方法因针对的神经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的原则是顺着神经走向,通过活动各关节,尝试把神经的长度拉到最长,以绷紧所要治疗的神经。以臂丛神经为例,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握住患者患侧手腕,将上肢伸直并外展约 45°,然后缓慢轻柔地做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动作,将神经拉紧后放松,同时另一手在患者颈部锁骨上窝处轻轻按压,感受臂丛神经的张力变化,做神经拉放动作。如此反复进行,每组操作 10 - 15 次,进行 2 - 3 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牵拉造成神经损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疼痛加剧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调整手法。
胸廓出口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而神经松动术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手段,在缓解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如神经血管受压明显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减压等其他治疗方法。同时,在进行神经松动术治疗时,应在专业的康复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恢复上肢的正常功能。